...方∶合药,候有军民请领,画时给付。所有《神农本草》、《灵枢》、《太素》、《甲乙经》、《素问》之类,及《广济》、《千金》、《外台秘要》等方,仍差太常少卿直集贤院掌禹锡、职方∶员外郎秘阁校理林亿、殿中丞秘阁校理张洞、殿中丞馆阁校勘苏颂同共校正,...
...影响颇大。二、《证治汇补》《证治汇补》八卷,康熙二十六年(1687)刊,李用粹(字修之,号惺庵,十七世纪浙江鄞县人)撰。此书分为提纲、内因、外体、上窍、陶隔、腹胁、腰膝以及下窍八类,已与过去诸书不同,以内科杂病为主,论述复见集中。介绍八十余...
...热不饮水者.为表热也.口燥烦渴者.为里热也.二药均治发热.然分表里.不可不知也)○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素问云.汗出而身热者.风热也.其人素伤于风因复伤于热.风热相搏.即身热常自汗出.此名风温.在第六卷第四十五问也)○病患无表里证....
...病、中风历节病、以及妊娠病、产后病、妇人杂病等20余种、类病证。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病证各有专篇。在病因方面,《金匮要略》明确地划分为三类,认为:“千般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
...即诏令修纂本草。由尚药奉御刘翰、道士马志、翰林医官翟煦、张素、王从蕴、吴复生、王光宪、陈昭遇、安自良等9人,取《新修本草》为蓝本进行修订,并采摭陈藏器《本草拾遗》等书相互参证,订正错讹,补充遗漏,再由马志统一作出注解。最后由左司员外郎知制浩...
...清代医学家。字云和,号羲桐。丹阳(今属江苏)人。举孝廉。嗜好医学,灯下研读方书,数十年而不倦。虽不以医为业,然治愈病者颇众。晚年请病家送还本人处方,择其要者,着成医案。又仿《张氏医通》例,辑成《类证治裁》八卷(附一卷,1839年),以《...
...三十三卷四帙(上三帙各八第四帙九卷) 道地经一卷(或加大字是修行经抄元外国略本)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拾遗编入第二译) 右一经是后修行道地经之少分异译(准安法师序云沙门众护撰述经要以为一部二十七章世高析护所集者七章以为汉文今以章名与数二种皆...
...三月,宴于曲水,命群寮赋诗,骏亲为之叙文,写诸葛亮《训厉》以戒诸子。十三年正月,寝疾,顾命长史宋繇曰:“吾终之后,嗣子犹卿子也,善相辅导。”二月,薨于恭德殿,年六十。葬建世陵,谥昭武王,庙号太祖。初,骏为群雄所推,定千里之地,谓张氏之业不足...
...药物学著作。四卷。清·黄元御撰。刊于1753年。作者选出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中的244个医方所用药物159种(目录末记为161种)加以阐解。以药名为纲,结合原书中的方药证治,论述各药药性、功用、主治及用法。书名冠以“长沙”...
...药物学著作。四卷。清·黄元御撰。刊于1753年。作者选出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中的244个医方所用药物159种(目录末记为161种)加以阐解。以药名为纲,结合原书中的方药证治,论述各药药性、功用、主治及用法。书名冠以“长沙”...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