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先天性心脏的治疗在以下几个方面可能出现新的突破。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症有望进一步下降 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虽然已有多年的介入治疗经验,但并发症仍然居高不下。统计资料显示,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在...
...日本学者在21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通过动物实验证实,细胞死亡后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从死亡细胞中泄漏出来的成分就有可能诱发实验鼠自体免疫疾病。 细胞死亡后通常被巨噬细胞吞食和分解。日本大阪大学长田重一教授和科学技术振兴...
...地塞米松。 2.换血 宜用枸橼酸磷酸葡萄糖(CPD)新鲜血,不宜用肝素作抗凝剂,更为理想的是血小板抗原匹配的血(例如由于PIA1抗原所致,则用PIA1抗原阴性血)进行换血,可清除抗体,并可提供不被破坏的血小板。 3.输血小板 如血小板严重减少,...
...却越来越焦虑,工作中也变得易烦躁发怒。“心脏病”发作越来越频繁,以至于无法工作,最终被迫辞职。一个月前,再次发病却查无病因后,医生建议他找心理医生,“会不会是心理疾病”? 经过诊断,小吴是典型的急性焦虑症。心理医生说,经过初步心理调适和药物...
...液体剂型(如汤剂、酒剂、露剂、注射剂等)、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糊剂等)、固体剂型(如颗粒剂、片剂、栓剂、膜剂等)和气体剂型(如气雾剂、吸入剂等)。例如固体制剂制备时多需粉碎、混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合;半固体制剂制备时多需熔化或研匀;液体制剂...
...甚者出现昏迷、明显紫绀和血尿。 第四类:溴氰菊酯(凯嗉灵);它也是经皮肤吸收或口服中毒的农药,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刺激,有烧灼感、红斑、丘疹;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头昏、乏力、肌肉跳动、流涎、视物模糊。死亡原因多为...
...的生理功能状态的不同,儿童药物的剂型设计除应注重疗效外,安全性必须放在首位予以考虑。这其中除了药物有效成分外,药用辅料也是直接影响到药物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了解上述申请药品除含有三种主要治疗成分和大量蔗糖外,处方中有抑菌剂苯甲酸钠、助...
...治疗疾病时,口服给药最常见。口服药有多种剂型,送服时需要的水量也不尽相同。 中药冲剂:150~200毫升水 冲剂,顾名思义就是冲着喝的药剂,那么,用多少水冲服才合适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冲剂的来源,中药冲剂是在中医汤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0.3~0.5mg/(kg·d)维持。维生素E有稳定红细胞膜和防止溶血作用,每天肌注100mg或口服100mg/次,3次/d,经3~4周后溶血现象减轻、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高。 2.贫血的治疗 (1)输血:贫血明显者可输血,但不宜输全血,这...
...影响单核巨噬细胞Fc受体或T4/T8数量和比例、使抗体生成减少。有效率可达10%~60%,对某些难治病例也可能起效。它与皮质激素合用有协同作用,故采取小剂量泼尼松(强的松)与达那唑同时服用。常用于泼尼松(强的松)治疗奏效、但减量后血小板下降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