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燥阳结能食数,寒燥阴结不食迟,实燥食积热结胃,食少先硬后溏脾;气燥阻隔不降下,血燥干枯老病虚,风燥久患风家候,直肠结硬导之宜。【注】热燥即阳结也,能食而脉浮数有力,与三阳热证同见者也。寒燥即阴结也,不能食而脉沉迟有力,与三阴寒证同见...
...□ 祝建材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进入冬季,雨雪偏少,天气显得特别干燥,所以“冬燥”往往比“秋燥”更厉害。尽管此时不少人会使用加湿器,但这时不仅皮肤需要加湿,人的五脏也需要“加湿”,因此仅用加湿器,“冬燥”难以得到根本改善。此时,多服用...
...淡白舌黑燥苔主病:阳虚寒极;中阳失运,湿食不化。 舌苔 淡白舌黑燥苔 形象 舌淡白而胖。苔灰黑燥裂,边尖仍白。 主病 阳虚寒极;中阳失运,湿食不化。 病例 阳虚痰湿上蒙清窍。...
...每到冬天,人们就会觉得皮肤、嘴唇干干的,时不时还会咳嗽两声。其原因是,人体的肺脏是一个特殊的器官,喜欢湿润的环境,对干燥比较敏感,所以冬季就容易出现燥咳。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与内伤,燥咳由风燥伤肺引起,属于外感咳嗽。 冬季咳嗽要因症施药,...
...秋风送爽本应是宜人时节,然而不少人却出现鼻咽干燥、唇焦口干、咳嗽少痰、皮肤瘙痒、大便秘结等“不爽”症状。这都可能是着了“秋燥”的道。 燥邪温凉有区分 秋燥分温燥凉燥两类,秋季在五行属“金”,与“燥邪”对应,在五脏中与“肺”对应。秋燥,就是...
...诸涩枯涸,干痉皴揭,皆属于燥。阳明燥金,乃肺与大肠之气也。涩者、涩也。如物湿则滑泽,今遍身内外涩滞,皆属燥金之化,由水液衰少而燥涩,气为壅滞,不得滑泽通利,而为麻也。然中寒吐泻,亡液而成燥者,亦由于此。枯涸干痉者,枯、不荣身也。涸、无水液...
...燥结血少,不能润泽,理宜养阴。【入方】治大肠虚秘而热。白芍(一两半)陈皮 生地黄 归身(一两) 条芩 甘草(二钱)上为末,粥丸。白汤下七八十丸。【附录】凡人五味之秀者养脏腑,诸阳之浊者归大肠,大肠所以司出而不纳也。今停蓄蕴结,独不得疏导...
...目录 《医门补要》凉血清燥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医门补要》:凉血清燥汤【处方】熟地、阿胶、白芍、川柏(炒)、当归、丹皮、茵陈、鹿衔草、元武版、女贞子。【功能主治】干脚气。【摘录】《医门补要》卷中...
...逆者加旋覆花、代赭石。(六)如见心悸、不寐等心阴虚者加入柏子仁、淮小麦、枣仁、玉竹等。(七)老年人如兼见阳气衰者加入肉苁蓉12g。按:血虚肠燥形成的便秘,一般病程多长,体质多衰,病情多复杂。临床见到较多病例,除了既有血虚肠燥便秘外,每兼见肝...
...至直大要论列病机一十九条,而遗漏燥证,为其兼乎风热之化,故但言风热而燥在其中矣。河间特补此义于《原病式》中,然义有未悉,敢再陈之。夫燥兼风化者,经云∶风能胜湿,湿去则燥自生,始因风甚而燥及于肺,则木气有余,侮所不胜,而金更微邪。复因燥甚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