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经有阳症,无阴症;三阴经有阴症,有虚症。人多知之。三阴经阳症,则有不知者。仲景深恐后人惑此,故详注从阳经先发热,后传至三阴者,乃是传经之热病,名曰伤寒,此即《内经》所谓热病之条;若初起不发热,乃是直中阴经之寒病,名曰阴症。后人因见阴症...
...即伤风症。稍贪风凉,最易感受,见症头痛鼻塞,或发热咳嗽,因时用药,治法较妥,今即春夏秋冬,订方列左。春日外感经云:春伤于风。又云:春伤于温,谓春日受风,其气已温,须防夹入春温一症,温邪忌汗故也。春主升,夏主泄,即外感亦忌大发汗(春温症见下...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伤肺则死”,见《素问》卷九第三十三《评热病论篇》。自篇首至“饮之汤”,见《甲乙》卷七第一中篇,唯编次前后小异。自“黄帝问曰:劳风为病”至“伤肺则死”,见《甲乙》卷十一第七。自“偏枯身偏不用”至末,见《灵枢》卷五第二十三...
...防风(图) 凤尾茶 广玉兰 金叶子 鸡爪草 罗勒(图) 毛叶西香罗勒 牛毛毡 羌活(图) 肉桂叶 沙糖根 蛇头细辛 水藿香 香椿子 香薷(图) 仙茅参 细芦子藤 盐匏藤 一枝黄花(图) 云南金莲花 浙江铃子香 珍珠风 中药主治:外感风寒 ...
...七情所病,谓之内伤;六淫所侵,谓之外感。自《内经》、《难经》以及唐宋诸书,无不言之深切着明矣。二者之病,有病形同而病因异者;亦有病因同而病形异者;又有全乎外感。全乎内伤者;理会有内伤兼外感,外感兼内伤者。则因与病,又互相出入,参错杂乱,...
...伏气温热篇 卷二 仲景伏气温病篇 仲景伏气热病篇 仲景外感热病篇 仲景湿温篇 仲景疫病篇 卷三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 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 卷四 陈平伯外感温病篇 薛生白湿热病篇 余师愚疫病篇 论疫与伤寒似同而异 论斑疹 论治疫 论治疹 论疫疹...
...周禹载曰.冬伤于寒.夏必病热.则是热病与春温对峙.而非夏时所感之热也.乃嘉言尚论天之六气.春秋冬各主一气.独夏月兼主三气.谓为痉湿 者.此仍是气感之证.而非伏藏之寒.至夏始发之热也.故人素有伏气将发.复感湿 者言之.若但病痉湿 .不得即...
...产后外感 【辨证】外感风寒。 【治法】养血温肺。 【方名】宁肺生化汤。 【组成】川芎3克,当归6克,杏仁10粒,知母1.8克,甘草1.2克,炙干姜1.2克,桔梗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灵验良方汇编》卷下...
...,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功能主治】清热散风,消食化滞,镇惊熄风,化痰止咳。用于小儿外感风热,发热头痛,消化不良,停食停乳,厌食嗳气,咳嗽痰多,内热惊风。【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
...擅治热病开门逐盗董氏擅治小儿热病,既从伤寒六经分辨,又自温病三焦论治,融会贯通,识病有定法,疗疾有主方。指出外感高热,邪自外入,初起邪在浅表,强调祛邪安正,择途逐盗,宗经旨“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下者引而竭之”给病邪以出路。救治麻疹、...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