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病上焦,故受病胸痹。尺脉太过而弦,则为阴盛,知在下焦,故上逆而为痛也。尤怡曰:上焦为阳之位,而微脉为虚之甚,故曰责其极虚。□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注】平人,无病之人也。无寒热,无表邪也。平人无故而有短气不足以息之证,不可责其...
...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方见前)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小陷胸汤方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 括蒌实大者一枚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括蒌取三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
...心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息贵以春甲乙日得之.顺时浮涩短.肺王于秋.肺主皮毛.故脉浮.肺为气多血少之脏.故脉涩.秋属金.五行之中.为金最少.故脉短.按人镜经云.肺合皮毛.肺脉循皮毛而行.持脉指法.如三菽之重.按至皮毛而得者.为浮.稍稍加力....
...。盖脾与胃同处腹中,故腹满、腹痛两皆有之。然腹满为太阴主病,心下满为阳明主病,其阳明亦有腹满者,以阳明腹满与热同化,故必有潮热、自汗、不大便之证,而不似太阴与湿同化,有发黄、暴烦、下利秽腐之证也。诚能更于腹之时痛,大实痛,腹满痛处,详审虚实...
...头痛、血虚数涩;痿病肺虚,脉多微缓;五疽实热,涩徽属虚;肠痈实热,微涩而紧,未脓当下。” 《诊家枢要》:“浮而微者阳不足,必身恶寒,沉而微者阴不足、主脏寒下利。” 《医学人门》:“微浮呕逆分内外,微沉自利汗有无,微弱少气而无色,男精女带而焦枯...
...主病若千里之远,观夫指别之功,世人固以为难,命曰神,岂容易可至哉!常考于经,脉有三部,寸、关、尺也。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曰寸,从寸上一分曰鱼际,从寸至尺曰尺泽,寸后尺前为关,关前为阳,即寸口也。关后为阴,即尺脉也。阳出阴入,以关为界,寸...
...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二两(苦寒) 黄连(苦寒) 黄柏(苦寒) 秦皮(苦寒)各三两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
...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二两(苦寒) 黄连(苦寒) 黄柏(苦寒) 秦皮(苦寒)各三两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
...惟滑,知寒实在上,水不下输膀胱而走大肠也,故但吐之利自止也。【集注】张璐曰:痛不得食,按之反有涎唾者,知有寒痰在胸中也。下利脉迟,寸口惟滑者,为膈上实,故吐之则利自止也。□病手足逆冷,脉乍结,以客气在胸中,心下满而烦,欲食不能食者,病在胸中...
...沉脉亦是单因素并具有独立意义的一种脉象。沉脉位置深,浮沉二脉反映脉象深浅不同的位置,当然还有一个中,但中不是病脉。沉脉出现于医籍亦最早,在《内经》中屡见,又常常浮、沉、大、小、滑、涩并列为主要脉象。 在早期的《内经》、《难经》等书,沉与石...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