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医案1540则。其中论及小儿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齿科、肛肠科、皮肤科、骨伤科病证达70种以上,脏腑、经络辨证用药,内治、外治、手术兼施,对中医小儿外科学专科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明代名医万全,著儿科专著《幼科发挥》《育婴秘诀》《片...
...妇科疾病的关系。罗元恺重视肾脾的学术思想,与明代名医张景岳的观点是一致的。张氏《中医妇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7 罗元恺.罗元恺论医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
...胞睑又名眼胞、眼睑和睥。俗名眼皮。它分上睑和下睑两部分,《医学入门》等又改称上睑为“胞”,下睑为“睑”。现代中医眼科学中统称为胞睑。胞睑位于眼珠前方,司眼之开合,有保护眼珠的功能。它属于《灵枢·大惑论》中之“约束”。在五轮之中为“肉轮”。...
...之类。渐迟至 重桂姜 血海有寒也,宜加味四物汤,加干姜、肉桂之类;甚,加附子。错杂至 气血伤 经来或早或迟不一者,气血虚而经乱也,宜前汤加人参、白术、黄 之类。归脾法 主二阳 《内经》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为女子不月。宜归脾汤。兼...
...脾不能散精行肺;或肺不能水精四布;此有形之水病也。又腹中增一物,则大气升降之道窒塞,此无形之气病也。病在有形之水,其证必皮薄色白而亮;病在无形之气,其证必皮浓色不变。说见《内经·胀论》,细玩自明。更有痰滞一证,痰虽水类,然凝聚质浓,不能遍及...
...不可灸证 可火不可火证 可温证 火邪证 卷第三 结胸证 心下痞证 阳毒证 阴毒证 狐惑证 百合证 湿证 证 湿证 证 发汗吐下后杂病证 伤寒劳复证 阴阳易证 卷第四 暑病论 暑病表证 《素问》载五种暑病 时行寒疫论 时行寒疫治法 斑豆疮论 ...
...妇科临床较为常见。在妇科剖腹手术中,约5%~15%患者发现有此病;在因不孕而行腹腔镜检患者中,12~48%有内膜异位症存在。此病多见于25~45岁女性,初潮前无发病者,绝经后或切除卵巢后异位内膜组织可逐渐萎缩吸收,妊娠或使用性激素抑制...
...《产宝》论曰∶夫妊娠肿满,由脏气本弱,因产重虚,土不克水,血散入四肢,遂致腹胀,手足面目皆浮肿,小便秘涩。陈无择云∶凡妇人宿有风寒冷湿,妊娠喜脚肿,俗呼为皱脚。亦有通身肿满,心腹急胀,名曰胎水。论曰∶凡妊娠之人,无使气极。若心静气和,则...
...妇女之“平脉”。亦即缓滑冲和,转展流利之脉象。于此脉象基础之上,复见少阴肾脉较寸关略见“小弱”,弱脉之体状为沉而细,故“阴脉小弱”并非尺部见小脉与弱脉,当是滑利之孕脉至尺部略小而略俯,正与吴师数十年之经验相同。其二,《素问·平人气象论》曰:“...
...非浅药能治论 愈病有日期论 治人必考其验否论 防微论 知病必先知症论 补药可通融论 轻药愈病论 腹内痈论 围药论 卷下·书论(附∶科) 《难经》论 《伤寒论》论 《金匮》论 《脉经》论 《千金方》《外台》论 《活人书》论 《太素脉》论 妇科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