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_【中医宝典】

...”砭刺人体某一部位治疗疾病。《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早期记载。灸疗产生是在火发现应用后形成,秦汉时期《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理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558.html

奇经八脉_《圣济总录》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论曰∶脉有奇常,十二经者,常脉也,奇经八脉,则不拘于常,故谓之奇经,盖言人之气血,常行于十二经脉,其诸经满溢,则流入奇经焉,奇经有八脉,督脉督于后,任脉任于前,挟任脉者冲脉,能为诸脉之海,阳维则维络诸阳,阴维则维络诸阴,阴阳更相维持,故诸...

http://qihuangzhishu.com/122/1544.htm

奇经八脉 七、阴跷脉_《针灸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1.经脉循行:起于足舟骨后方,上行内踝上,直上沿大腿内侧,经阴部,上行沿胸部内侧,进入锁骨上窝,进颧部到目内眦,与足太阴经阳跷脉相会合。2.主要病候:多眠、癃闭。3.交会腧穴;照海、交信(足少阴经)、晴明(足太阳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xue/93-5-19.html

十二经筋(经筋)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是在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分布体表肌肉系统总称,也是将全身体表肌肉按照十二经脉循行部位进行分类一种方法。因此十二经筋就是按照十二经脉来命名。其中每一经筋都包括了在同名经脉循行部位若干肌肉群,即足太阳之(经)筋、足少阳之(经)筋...

http://qihuangzhishu.com/109/527.htm

十二经筋(经筋)_经络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是在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分佈体表肌肉系统总称,也是将全身体表肌肉按照十二经脉循行部位进行分类一种方法。因此十二经筋就是按照十二经脉来命名。其中每一经筋都包括了在同名经脉循行部位若干肌肉群,即足太阳之(经)筋、足少阳之(经)筋...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shierjingjin_jingjin-758.html

奇经八脉_《针灸易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难经》云∶脉有奇经八脉者,何谓也?答曰∶脉有阳维、阴维、阳跷、阴跷、冲、任、督、带,气血相随上下,如瀹济漯,决汝汉,排淮泗之水,治十二经,即禹疏九河也。至于天雨过多,各河暴涨溢出,沟渠皆盈,此所谓病入奇经也。若以十二经调治,则不应矣。...

http://qihuangzhishu.com/313/36.htm

奇经八脉考》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作者:李时珍 朝代:明·万历五年 年份:公元1577年 奇经八脉总说 八脉 阴维脉 阳维脉 二维为病 阴跷脉 阳跷脉 二跷为病 冲脉 冲脉为病 任脉 任脉为病 督脉 督脉为病 带脉 带脉为病 气口九道脉 释音 ...

http://zhongyibaodian.com/qijingbamaikao5389/index.html

杨上善与《黄帝内经明堂》、《黄帝内经太素》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阐明奇经八脉循行、主病等。 杨氏对于腧穴名称,能言简意赅地以腧穴生理特性来阐明其义。如经渠穴解释:“水出流注,入渠徐行,血气从井出已流注至此,徐引而行,故曰经渠。”杨氏不但能用腧穴生理特性而且还能利用解剖知识来阐释穴名,如对足三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88.html

生理功能调节_《生理学》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人体复杂多细胞动物细胞直接生存于细胞外液中,而不与外环境发生接触。细胞新陈代谢所需养料由细胞外液提供,细胞代谢产物也排到细胞外液中,而后通过细胞外液再与外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由此,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内环境,以别于整个机体所生存外...

http://qihuangzhishu.com/950/7.htm

将络病研究深入下去访河北医科大学医药研究院院长吴以岭教授_【中医宝典】

...形成了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网络体系。 中医对经络认识研究,一直存在重经脉轻络脉现象。其实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络脉明确概念分类,还有对络脉生理功能病理病证阐述;张仲景《全蝎、土鳖虫 [3]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700.html

共找到918,37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