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医事制度,主要建立有三个系统;为帝王服务的尚药局和食医;为太子服务的药藏局和掌医百官医疗兼教育机构的太医署及地方医疗机构。1、尚药局和食医尚药局之尚药奉御的职责是掌管为帝王合和御药及诊候方脉事,直长则为其助理。合和御药时,尚药奉御与殿中监...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2-1.html

尚方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秦汉时官名。①为统治者制造各种器械的人。如汉末王莽与翟义争权,翟义失败,其同党王孙庆被捕,王莽令当时的太医及技巧高超的尚方等人共同剖割王孙庆。②汉代医官名称。一般称为尚方待诏。“此尚方,非作器物之尚方。尚,主也。主方药也”(《资治通鉴》卷...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904.htm

体疗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内科。早在唐代,太医署已将医科进一步划分为体疗、疮肿、少小、耳目口齿、角法等五个专科,且学生比例和修业年限也有一定差别。体疗修业年限最长,为七年。学生数量最多,占太医署医学生总数的1/2。宋以后,改称大方脉,...

http://qihuangzhishu.com/194/477.htm

杨继洲,着有我国医学史上著名的针灸专着《针灸大成》_【中医宝典】

...杨继洲(1522-1620),字济时,祖籍三衢(今浙江衢州六都),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人。杨继洲“幼业举子,博学绩文”,由于“一再厄于有司”,才弃其业从医。他的祖父为明代太医,家中珍藏的医书和抄籍很多,继洲耳濡目染,于是有志学医,尤其致力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56.html

不治之症的解释_不治之症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医治不好的病。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太医诊了诊脉,说道:‘……此乃不治之症。’” 假使她们真“知道立国数千年的大中华民国”的国民,往往有自欺欺人的~,那可真是没有面子了。 ◎鲁迅《二心集·以脚报国》 偏正式...

http://hanwen360.com/cy/310692.html

捱三顶四的解释_捱三顶四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平妖传》第四回:“半仙到栅栏门首下马,也不进宅,径在堂中站着,众人捱三顶四,簇拥将来,一个个伸出手来,求太医看脉。” 覆帐之后,宾客如市,捱三顶五,不得空闲。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联合式;作谓语、...

http://hanwen360.com/cy/150990.html

大明会典医政官制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国初置医学提举司,后改太医监,又改太医院,设院使、同知及典簿等官职,专诊视疾病、修合药饵等事。洪武十四年定为五品等衙门,更设太医院令、丞、吏目及御医,始根据文职授散官。二十二年复改院令为院使,丞为院判。其属置惠民药局,又于本衙门置生药库,...

http://qihuangzhishu.com/336/47.htm

蜀椒丸_《备急千金要方》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治上气咳嗽,太医令王叔和所撰御,服甚良方。蜀椒(五分) 乌头 杏仁 石菖蒲 石(一云矾石) 皂荚(各一分) 款冬花 细辛 紫菀 干姜(各三分) 麻黄 吴茱萸(各四分)上十二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暮卧吞二丸。治二十年久嗽,不过二十丸。...

http://qihuangzhishu.com/221/1270.htm

大明会典医政官制_《古今医统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国初置医学提举司,后改太医监,又改太医院,设院使、同知及典簿等官职,专诊视疾病、修合药饵等事。洪武十四年定为五品等衙门,更设太医院令、丞、吏目及御医,始根据文职授散官。二十二年复改院令为院使,丞为院判。其属置惠民药局,又于本衙门置生药库,...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tongdaquan/336-15-10.html

唐代四科_医史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唐代四科即:医科、针科、按摩科和咒禁科。 【唐代四科】 唐代“太医署”分医学为四科。即:医科、针科、按摩科和咒禁科。在医科中又分为体疗(内科)少小(小儿科)、疮肿(外科),耳目口齿(五官口腔)、角法(拔火罐疗法)等四个部门。...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601.html

共找到1,81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