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外感的诊治_【中医宝典】

...流感在祖国医学中称:“时行感冒”。《巢氏病源》曰:“时行病者,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非其时有其气,一岁之中长幼之病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黄精润肺益脾,控制血糖等。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958.html

外感头痛自我推拿法_【中医宝典】

...推揉风池 用双手大拇指指面指峰推揉风池穴,1~2分钟。 推揉印堂、攒竹、阳白、太阳 用双手食指的第二节指骨偏峰推揉印堂、攒竹,阳白、太阳穴,每穴l~2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推上星、百会、风池、率谷、太阳 用双手四指或中指,从前向后,从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80893.html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_《温热经纬》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章虚谷曰∶仲景论六经外感,止有风、寒、暑、湿之邪。论温病由伏气所发,而不及外感。或因书有残缺,皆未可知,后人因而穿凿附会,以大青龙、越脾等汤证治为温病,而不知其实治风寒化热之证也。其所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为温病。是少阴伏邪出于太阳,以其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rejingwei/672-8-1.html

外感痉湿暍疟_《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看。瓜蒂能泄皮中之水。使汗孔仍开,暑热仍散。病身重,即肺热之故。白虎加桂枝汤即白虎汤加桂枝。治疟病,脉如平人,身无寒但热,骨节时痛,烦而呕者。无寒但热而烦呕,乃肺胃肾皆热之象,石膏清热。疟病必结,石膏又能散结。故治之。骨节时痛,此必由于外感...

http://zhongyibaodian.com/yuanyundongdeguzhongyixue/1101-19-14.html

妇人经期外感辨治_【中医宝典】

...有一女士,月经刚至,适逢感冒,出现头痛,寒热往来,少腹胀痛,胃纳不振,口不渴,或渴不多饮。在某医院被诊为“感冒”,给予西药输液治疗数天,症状不减,改服中药治疗效亦不佳,而寻余治疗。观前医处方为银翘散加减。患者现状:头痛,头晕,寒热往来,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034.html

仲景外感热病篇_《温热经纬》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热也。朱奉议曰∶夏月发热,恶寒,头痛,身体肢节痛重,其脉洪盛者,热病也。夏月自汗,恶寒,身热而渴,其脉微弱者,中暑也。雄按∶此注之热病,乃夏至后所发之伏邪也。《内经》亦谓之暑病。中暑者,夏月外感之热病,亦曰中 。病有内外之殊,脉有洪微之别,...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rejingwei/672-7-3.html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_《温热经纬》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章虚谷曰∶仲景论六经外感,止有风、寒、暑、湿之邪。论温病由伏气所发,而不及外感。或因书有残缺,皆未可知,后人因而穿凿附会,以大青龙、越脾等汤证治为温病,而不知其实治风寒化热之证也。其所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为温病。是少阴伏邪出于太阳,以其热...

http://qihuangzhishu.com/672/13.htm

外感发热_中医疗法中医药浴_【中医宝典】

...病因见感冒方法一取位:全身操作方法:取葱白10克、麻黄15克、白芷10克、藁本10克、蛇床子15克,水煎汤浴身。每天2-3次。方法二取位:全身操作方法:用李子叶(切碎)250克,加水煎汤,浴身,每天2-3次。...

http://zhongyibaodian.com/liaofa/b32774.html

《症因脉治》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水肿腹胀症因各别治法不同 论《内经》膈气呕吐噎隔呕吐症因各别治法不同 卷一 中风总论 外感中风症 内伤中风论 内伤中风症 外感半身不遂 内伤半身不遂 外感四肢不举 内伤四肢不举 外感口眼斜 内伤口眼斜 外感口噤不语 内伤口噤不语 外感...

http://qihuangzhishu.com/646/index.htm

《症因脉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金匮》水肿腹胀症因各别治法不同 论《内经》膈气呕吐噎隔呕吐症因各别治法不同 卷一 中风总论 外感中风症 内伤中风论 内伤中风症 外感半身不遂 内伤半身不遂 外感四肢不举 内伤四肢不举 外感口眼斜 内伤口眼斜 外感口噤不语 内伤口噤不语 外感...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gyinmaizhi/index.html

共找到11,44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