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专着。八卷。清·林之翰撰于1723年。作者抉取古今有关四诊名著的精微编纂而成此书。其中望诊包括面部气色、五官、口齿、爪甲、舌、体表诸部以及小儿指纹等的辨识;闻以听取患者的气息为主,察悉其元气之盛衰及病痛之所在;问诊以阐析张介宾“...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303.htm

何谓”诊法”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中医学历经数千年历史的长河,演变至今已形成了独特的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方法可以概括为望诊、闻、问诊和切诊个部分.这种诊断方法,尤其是诊断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区别于现代医学,囊括了中医学理论的精髓。 这种诊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医辨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7.html

《舌鉴辨正》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舌著作。二卷。清·梁玉瑜传,陶保廉录。书成于1894年。据本书凡例记载:“四川万县王文选所刻《活人心法册,内有《舌鉴》。据云:合张(登)氏一百二十舌,《薛氏医杂》三十六舌,梁邑段正谊瘟疫十三舌,择录一百四十九舌,……今即取此为原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801.htm

《舌鉴辨正》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舌著作。二卷。清·梁玉瑜传,陶保廉录。书成于1894年。据本书凡例记载:“四川万县王文选所刻《活人心法册,内有《舌鉴》。据云:合张(登)氏一百二十舌,《薛氏医杂》三十六舌,梁邑段正谊瘟疫十三舌,择录一百四十九舌,……今即取此为原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377.htm

论诊病须知_《知医必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诊病之法,无过于望、闻、问、切,所谓也。此字无人不知,果得其法,病无不治。而医多差误者,口能言之,而心不能得,手不能应也。其中奥妙,本难尽言,然初学诊病,果能得其大略,临症留心,久之纯熟,自然触手成春。第一曰望。望者,望其色也。凡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yibibian5718/305-6-0.html

总论_《内经博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经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今察脉之精.莫过内经.内经于诊法甚详.于脉法甚约.自叔和脉经兴.而脉象繁为二十四.撰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名.以为诊脉之法.莫尽于此.不知名象愈繁.道愈莫准.将求精而愈失之也.夫脉为胃气之本源.其阴阳精要.即相为对待...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jingboyi/726-7-2.html

妇人产后热病(二)_《余无言医案》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二十余日矣。余见其昏糊更甚,顽热不退,自汗不止,眼珠上耸,脉细数之极,决为之注射葡萄糖,以增其液。待针头刺入静脉,观其回血,已如酱油水矣。知毒已人血,乃告以不治。后未三日而亡。白虎承气泻心法加减方粉葛根三钱 生石膏二两 肥知母 天花粉各钱...

http://qihuangzhishu.com/1038/24.htm

妇人产后热病(二)_《余无言医案》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二十余日矣。余见其昏糊更甚,顽热不退,自汗不止,眼珠上耸,脉细数之极,决为之注射葡萄糖,以增其液。待针头刺入静脉,观其回血,已如酱油水矣。知毒已人血,乃告以不治。后未三日而亡。白虎承气泻心法加减方粉葛根三钱 生石膏二两 肥知母 天花粉各钱...

http://zhongyibaodian.com/yuwuyanyian/1038-7-8.html

吴谦与《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成为疗伤整骨的一代圣手。在清代康熙年间,吴谦与张璐、喻嘉言三人并称为全国三大名医,被选入京城,担任太医院院判。吴谦曾任太医院右院判,在为宫廷服务期间,多次受到恩赏。 乾隆年(公元1739年),皇帝诏令编纂医书,命令吴谦与钱斗保为总撰修官。...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81.html

时脉的冲击(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纲举目张,颇能符合临床实用,后世多采用这种分类法。舌与临床结合最好,影响最大的是温病大师叶天士,叶氏创卫、气、营、血的辨证方法,突出了舌在温病辨证中的特殊意义,他多次强调在温病的各个发展阶段“必验于舌”对于各种舌苔的主证,都有详细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3.html

共找到159,27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