疠风小便不利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证名。麻风病人兼见小便不利之证候。出《疠疡机要》上卷。多因疠风用药偏燥而出现的兼证,治宜滋阴血,方用汤加。若见小便频数而短黄者,则应以补中益气汤加山药、二冬、五味子等以滋化源之品。...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071.htm

桂枝麻黄柴胡去杏仁加桃仁汤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金鉴》桂枝麻黄柴胡去杏仁加桃仁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金鉴》:桂枝麻黄柴胡去杏仁加桃仁汤【处方】桂枝汤、麻黄汤、小柴胡汤、四物汤去杏仁加桃仁。【功能主治】三阴疟疾,疟在夜发。【摘录】《金鉴》卷四十二...

http://zhongyaofangji.com/g/guizhimahuangchaihusiwuquxingrenjiataorentang.html

食物的“性”与“五味”_【中医宝典】

...祖国医学早就有“药食同源”之说,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同样也具有“性”、“五味”。 食物的“性”  又称为气,即寒、热、温、凉。寒和凉的食物能起...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264.html

药攻邪气 食养正气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由于这类味道的食物或药物都比较少见,所以通常就用五味来概括所有的味道。 中医历来重视药物的气五味,要求学医的人必须首先分清每一种药物的气味,掌握药物的药性和功效,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组方用药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不懂药性,不管临床诊断水平...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208.html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数据的作用和有效使用_《临床生物化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不断地研究开发新项目、新技术,更新旧项目,淘汰陈旧的技术和方法,建立质量控制的保证制度。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实验室,必须强调临床医生与临床生物化学家的密切合作,及时交流,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并能运用现代生物化学和医学两个方面知识来理解这些...

http://qihuangzhishu.com/1001/361.htm

中西药合用的几种模式及给药途径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50%,仍取得明显的疗效。 上述这些联合运用,提高了疾病的治疗效果而且充分发挥了中西药各自的优点,是目前临床中西药合用的较好形式。 三、将中药为西医所用--中药西化 遵循西医药学理论体系对中药进行现代科学研究,此为近百年来对中药所进行...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69.html

朱南孙_科研成果:加味没竭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加味没竭汤(又名化膜汤)是朱南孙教授撷失笑散、血竭散、通瘀煎中诸药化裁而成,对妇女原发性痛经、膜样痛经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实证痛经均有显着疗效。从1984年起,朱教授便指导学生运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该方进行了系统的临床和实验...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unansun/546-6-0.html

”字的康熙字典_康熙字典的解释_康熙字典的意思

...。《註》貢,雜,魚鹽橘柚。 又《玉篇》事也。《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疏》,事也。《禮·哀公問》敢問何謂成身,孔子對曰:不過乎。《註》,猶事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鄕三敎萬民,而賔興之。 又《詩·小雅》比驪。...

http://hanwen360.com/k/7269.html

[转帖]急性腹泻民间土法的简便运用------陈新华先生_【中医宝典】

...帖]急性腹泻民间土法的简便运用------陈新华 先生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36 次) 时间:2005/05/24 07:05pm 来源:慈航广济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肠道疾病。在人的一生中不知会发生几次。这种从口中得来的病,皆由饮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997.html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辩证诊断_妇科宫颈疾病_【中医宝典】

...酒白芍一两,熟地五钱,白茯苓三钱,柴胡五分) 2、妇人有经水过多,行后复行渐复行,身体困倦,面色痿黄者,人以为血热有余之故,谁知是血虚而不归经乎,或谓血旺经多,虽旺而经亦不多。治法应大补血,而引之归经,方用汤加。 而在《女科切要.调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fuke-2/b6629.html

共找到258,17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