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在线阅读

...之一。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先秦时期。《尚书》是第一部散文集。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文。《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二是两汉时代,本期散文进一步...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468.html

欧阳修的解释_欧阳修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1007—1072)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吉水(今属江西)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早年曾支持范仲淹的改革,但反对王安石的青苗法,政治上比较保守。他是北宋文坛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列为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http://hanwen360.com/c/352420.html

什么是三苏?_文学家_【文学360】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 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三苏...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340.html

韩非子·和氏译文及注释

...,曾辅助秦孝公变法,卓有成效;孝公死后被杀,现存有《商君书》。连什伍把百姓组织起来,五家为一伍,二伍为一什,互相监督;类似后世的保甲之法。 设告坐之过使什伍互相监视,一家犯法,其余九家均要揭发,如隐瞒不报,则十家同罪(连坐)。告告发。...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2113.html

商鞅简介_法家_【文学360】

...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530.html

苏辙简介_文学家_【文学360】

...,苏辙则是“小苏”。作品有《栾城集》传世,包括《后集》、《三集》,共84卷。 苏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515.html

曾巩生平_文学家_【文学360】

...弛坏;去其疾苦,而抚其善良”(《齐州杂诗序》)。由于他思想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对王安石变法有些不同看法。他认为法愈密,则弊愈多。 但是曾巩也不主张死守成法,他对在位者的因循苟且表示不满,提出“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908.html

欢欣若狂的解释_欢欣若狂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吴玉章《辛亥革命·一》“当变法的诏书一道道地传来的时候,我们这些赞成变法的人,真是欢欣若狂。”...

http://hanwen360.com/cy/353084.html

茅坤文学成就

...茅坤反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主张,提倡学习唐宋古文。他评选的《唐宋八大家文钞》在当时和后世有很大影响。此书选辑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家文章共 164卷。每家各为之引。总序中说“世之操觚者往往谓...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2010.html

第八十七回 说秦君卫鞅变法 辞鬼谷孙膑下山_《东周列国志》

...卫鞅复入见,孝公赐坐请教,其意甚切,鞅乃备述秦政所当更张之事,彼此问答,一连三日三夜,孝公全无倦色。遂拜卫鞅为左庶长,赐第一区,黄金五百镒,谕群臣"今后国政,悉听左庶长施行,有违抗者,与逆旨同!"群臣肃然。 卫鞅于是定变法之令,将条款呈上...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7965.html

共找到434,31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