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汤_《医学衷中参西录》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半载无效,而羸弱支离,病势转增。后愚诊视,脉细如丝,微有弦意,幸至数如常,知犹可治。遂投以升降汤,为舌黑便结,加鲜地骨皮一两,数剂后,舌黑与便结渐愈,而地骨皮亦渐减。至十剂病愈强半,共服百剂,病愈而体转健康。...

http://qihuangzhishu.com/513/166.htm

四时疟_《灵素节注类编》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四时之气也。其病有异形者,与四时之气相反也。如秋应凉而反热,春应温而反大寒,此其气异,而病亦异,乃变成疟也。然春为风木主令,其发疟也,则必恶风;夏令阳气发泄,其病疟也,则必多汗。此其病形虽异,而气之升降浮沉,仍有次序可验。以疟者由伏邪所发,...

http://qihuangzhishu.com/622/64.htm

四时脉体_《四圣心源》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升降浮沉...

http://qihuangzhishu.com/1296/52.htm

四时脉体_《四圣心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升降浮沉...

http://zhongyibaodian.com/sishengxinyuan/1296-16-5.html

中药基本知识_【中医宝典】

...总结出来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药物的味不同,作用就不同。 归经:是指药物的选择性作用,也是中药的用药规律。临床用药时,首先要审清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然后再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升降浮沉: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html

甘草_医药诗词_【中医宝典】

...本草诗》。 按:甘草味甘平,无毒,入脾经。禀土中冲和之阳气以生,故《别录》称之为九土之精。外赤中黄,色兼坤离。味厚气薄,资全土德。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甘味主中,有升降浮沉,可上可下,可外可内,有和有缓,有补有泄,居中之道尽矣。其性能缓急,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ci/a11168.html

升降手法_《子午流注说难》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五运有太过与不及.五气倾移.有常有变.卒然而动者谓之变.顺应四时.阴阳往复.寒暑迎随谓之常.根据时取穴.合乎运常.但不能应变.内经气交变大论篇云.应常不应卒.此之谓也.故刺法论中之升降手法欲发郁而升之者.均须待时.如当折其胜散其郁而降之者...

http://qihuangzhishu.com/314/105.htm

张元素脏腑辨证学说与易水学派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张元素受当时运气学说影响,认为古今运气不同,在不同运气影响下所发病种也有不同,故古方不能治今病。同时,他把运气与脏腑疾病认识作了联系,并深入研究药物的阴阳、升降浮沉、补泻的各种性能,发明药理,注重创新方剂,在治疗思想上强调“扶护元气(...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07.htm

中医巧妙认识生态人体--“升降出入”_【中医宝典】

...要靠各种食物生活,而不能靠吃“化学合成的药片”生活。� 吸收与排泄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如果出现了问题都会妨碍人体的平衡,都会产生疾病。吸收与排泄过程的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生命就会因此而结束。因此,中医的经典著作《内经》说:“升降出入,无器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079.html

治法随时分浅深_《灵素节注类编》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经脉,经输治骨髓。人身气血,随四时升降之气而浮沉,其感邪随身中之气而进止,故刺法按时而分浅深,用药之道亦然矣。此言常理之轨则,亦不可以拘执也。盖病之变化无尽,要必随宜而施。故仲景先辨脉证,以定治法,方为至当。前卷虚风贼邪篇《素问·四时刺逆从论...

http://qihuangzhishu.com/622/86.htm

共找到10,08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