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三十岁时,因母之患脾疼,众工束手,由是有志于医。遂取《素问》读之,三年似有所得。又二年母氏之疾,以药而安。因追念先子之内伤,伯考之瞀闷,叔考之鼻衄,幼弟之腿痛,室人之积痰,一皆殁于药之误也。心胆摧裂,痛不可追。然犹虑学之未明,至四十岁复取...
...清代医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父奉君,擅长医术。凌霄承家学,复从姻亲杨瑞东习治痘术,从业师杨章服学脉理,于瘟痧二证,尤有体会。早年曾着《瘟疫要编》,年近八旬,恐前书言不尽意,又研习吴又可、刘松峰医论,拾遗补阙,汇成《韩凌霄瘟痧要编》四卷...
...半死半生也。” 3)预防伤残。 3、病后防复: 疾病治疗后,要积极防止复发,中医提出了祛邪务尽,防劳复、防食复、防房复等具体措施。 二、中医预防学的特色: 1、天人相应的预防观 《吕氏春秋》言:“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
...清代乾嘉时期,学者们潜心问学,不务声名,治学严谨朴实,形成一代学风。于是作者便为他子侄们写下这篇文章,希望他们能继续发扬这种风气,同时劝勉子侄读书求学不要受资昏材庸、资聪材敏的限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1、金华,安茂波 .《国人必读古文...
...近代由于西医传播,中西医接触日益增多,一些医家试图通过“比较”的方法,分析两种医学的长短异同,以求正确对待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早期对中西医学进行比较的医学家有王学权、王孟英、陈定泰、罗定昌、合信等。陈定泰(约19世纪)在他所著《医谈传真》...
...研挟古诸名家,参考编集而成帙。拮 十余载,约二万余千言,分为上下两卷,议论皆常语,不敢钩深,以便医家览解,方多遵古无他奇,宜证则灵,菽粟岂珍错,而食其时,百骸理宜也。要在于燕越歧路处着力耳,平高贡,除妒忌,澄心察理,审证投咀,医之上计乎。宁...
...此书。〔黄氏(阙名)脉诀〕崇文总目一卷 佚〔亡名氏金鉴集歌〕崇文总目一卷 佚〔卫氏(崇)医门金宝鉴〕新唐志三卷(崇文总目。作一卷)佚赵希弁曰。右卫嵩撰。嵩仕至翰林博士。崇文总目云。不详何代人。述脉候征验要妙之理。〔亡名氏凤髓脉经机要〕崇文总目...
...从而确定诊断,据证立法、处方、用药的思维过程和动手能力。实践学习时要自觉运用所学的中医内科学理论为指导,去分析、判断和解决每一疾病的实际问题,同时要对所学的理论进行检验。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循环往复,从而...
...予少与同里莫枚士同治训诂之学,既遭多故,余以军事驰驱南北,与枚士不相闻者数年。及余奉讳归,握手道故,则其气益穆,其学益邃,且有不为良相为良医之志。其言医也,本小学以读《灵》《素》,祧宋元而檷汉唐,与论学之旨同。余初惊诧其言,而卒无以易也,...
...予少多疾,年十九,先君辞世,因弃举业,涉猎岐黄之学。尝慨世之昧者,非养奸为盗,即诛伐无过,乃立志为医。遇有难治之症,遍翻方论,每至深夜,烛屡见跋,不倦也,必得其要领而后已。如是推原究本,渐有所获。初,母氏年衰欠安,择药物所宜,调治奏效,...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