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格阳”、“戊阳”的病理,证侯基本相同。都是由于肾阳衰微,阴盛于下,致微弱的阳气浮越于上,故又称孤阳上越,或虚阳不敛。不敛,浮越而不敛藏之意。参见“阴盛格阳”、“戴阳”等条。 ...
...论伤寒发斑 中暑火炽 伤暑吐血 阳症 火泻天师曰∶阳治者,治阳症之病也。阳症甚多,不能概举,姑举一二症大者言之。伤寒内发斑,身热心如火,口渴呼水,气喘舌燥,扬手出身者是;或中暑热之气,大渴饮水,数桶不止,汗如雨下,大喊狂呼,日重夜轻是也。...
...伤内伤外,伤内者,脾土必虚,《内经》所谓卑隘之土,易于聚湿,胸腹必满,气机必滞;伤外者,阳气必亏,河间所谓表虚之体,易于着湿,肢体必重,关节必痛,伤内者,理脾为主;伤外者,宜气为先。阳湿者,主以苦辛;阴湿者,主以苦温。俱当以淡渗佐之。茍能...
...如此危证.病传在里不当汗.又加之遍身自汗.口如鱼口开强者死.能过七日.乃过经阳热退.方有可救之理.池氏之言如此.予曰不然.夫阳毒之为病也.非由表而传入于里也.乃阳邪热毒.一时表里俱伤.如面赤健乱而发斑点.乃阳毒攻其表也.狂言妄语下痢.乃阳毒...
...指阳的事物中又分属于阳的一方面。因事物的阴阳属性只是相对的,它们中的任何一方又可分为阴阳两面。如胃在脏腑的相对关系中属阳,但胃本身又分胃阳和胃阴,则胃阳(胃气)在这种意义上称阳中之阳。在阴阳属性依不同的关系而相对变化时,指某一事物的两种...
...动乃数脉,见于关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仲景曰: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此三焦伤也。成无己曰:阴阳相搏,则虚者动,故阳虚则阳动,阴虚则阴动。庞安常曰:关前三分为阳,后三分为阴,关位半阴半阳,故动随虚见。《...
...据悉,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医院的王秀珍医师自1996年8月至2003年8月间,对6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52例作对照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浙江中医杂志》2004年第39卷第3期中对此作了...
...小儿脾常不足,饮食不知自节,或家长喂养不当,易被饮食所伤,产生脾胃病证。小儿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往往小儿幼稚不能自调饮食,挑食偏食,造成偏嗜作疾,饮食营养不均衡,或过寒伤阳、过热伤阴、过辛伤肺、甘腻伤脾、肥厚生痰,少进蔬菜成便秘、某些食品...
...鼻窦气压伤飞行或潜水时,外界气压急剧变化,鼻窦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不能取得平衡,以致鼻窦粘膜充血肿胀,甚至粘膜或粘膜下出血、水肿等一系列变化的疾病称为鼻窦气压伤。好发于额窦和上颌窦。...
...□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 ●关于冬季的“养藏之道”,《黄帝内经》明确指出的原则为“勿扰乎阳”。这就是说,在冬季“养阴”即“勿扰乎阳”,顺应“阳气的潜藏”。 ●对于“春夏养阳”,明代医家马莳和清代医家高士宗从顺养生长之气立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