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经方用药规律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掌握经方用药,必先清楚经方的主要理论,分而述之不过以下三要点。 认识六经实质 欲知经方用药规律,必先明确六经实质。经方的六经实质,至今仍莫衷一是。《伤寒论》原序有王叔和所谓的误导为重大原因之一,使后世认为张仲景根据《内经》撰成了《伤寒杂病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144.html

厥阴证骨痹_《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脉、肌、皮五痹;若进而发展至脏腑机能障碍,则更为严重。范老认为:纵有千变万化,究其病因,不外风寒湿热诸邪闭阻之部位不同。总其要,皆不离六经之传变规律。这正是辨认此类不同病变与循经用药之关键所在。以本例厥阴证骨痹而论,其主要脉证亦不外“手足...

http://zhongyibaodian.com/fanzhonglinliujingbianzhengyian/1036-60-0.html

抽丝剥茧辨方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余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案 例 陈某,男,76岁。2010年3月10日初诊。 多年来失眠,腹胀,伴见纳差,时有心慌,发际生疮(湿疹),口不干,有口苦、大便干。舌苔黄腻,脉大。辨六经属太阴、...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978.html

《伤寒论》三阴三阳位序体现经方发展史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鲍艳举 吕文良 花宝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伤寒论》之六经,虽称之为病,其实质是证,是疾病症状的反应,是把症状用八纲分类所归纳的六种证候。 ●《伤寒论》的半表半里概念衍生于八纲。正是由于张仲景于八纲辨证中加入了半表半里理念,...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593.html

传经二 太阳四十九_《伤寒悬解》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再作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七日以上自愈者,即发于阳者七日愈之谓。六日六经俱尽,故至七日自愈,《素问·热论》所谓七日太阳病衰,头痛少愈也。阳莫盛于阳明,阳明之经,阳郁热盛,则...

http://qihuangzhishu.com/1293/163.htm

太阴厥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六经厥之一。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厥论》。证见腹胀,后闭,食为寒呕。参见六经厥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4/673.htm

六经辨证治疗不孕症_【中医宝典】

...辨证治疗不孕症 摘要:《生姜汤的加减化裁而成。载《金匮•妇人杂病门》,主治“小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干口燥”,“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或月水……至期不来”,是仲景用以“养血温经”的良方。腹诊以少腹冷痛,胀满,按之无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66.html

一气分为六气图说_《医法圆通》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今以一圈分为六层,是将一元真气分为六气。六气,即六经也。气机自下而上,自内而外,真气充满周身,布护一定不易。外邪入内,先季外之第一层。第一层乃太阳寒水气化出路,故畏风恶寒,法宜宣散。治之不当,邪不即去,渐至第二层。二层乃阳明所主,阳明主燥...

http://qihuangzhishu.com/112/191.htm

一气分为六气图说_《医法圆通》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今以一圈分为六层,是将一元真气分为六气。六气,即六经也。气机自下而上,自内而外,真气充满周身,布护一定不易。外邪入内,先季外之第一层。第一层乃太阳寒水气化出路,故畏风恶寒,法宜宣散。治之不当,邪不即去,渐至第二层。二层乃阳明所主,阳明主燥...

http://zhongyibaodian.com/yifayuantong/112-8-11.html

太阳经义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以往研究《伤寒论》的人,有的认为六经就是讲经络,有的认为除了经络还有藏府,有的认为六经是讲界面,这就告诉我们,六经的概念内涵很丰富,它不是一个方面,它是多方面的。这里我们只从经络的角度看看太阳的意义。太阳的经络有手足太阳经,特别是足太阳经...

http://qihuangzhishu.com/145/83.htm

共找到5,40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