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曲解阴阳对立统一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笔者认为,对中医阴阳理论认识,应重感悟,应动态、全面地看待阴阳学说。 应动态地看待阴阳学说 阴阳一种哲学概念,古代用以认识和分析事物思想方法。阴阳之名最早见于易经,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道者即道路、道理之意,也可以称之为法则或...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375.html

中医长寿学说及养生_【中医宝典】

...一、长寿学说 中医学养生保健中华民族发明创造,对于如何通过养生达到长寿目标时,自古以来各家各派说法很多,可称此为长寿学说,主要有四类: 1.“养身莫善于习动”主运动说  早在周易·干·象传即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运行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283.html

五脏所藏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主要把精神,思维等各种中枢精神活动和五脏相联系。有两种解释:“心藏神“,“肺藏丑”,“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见素问.宣明五气篇)。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与智,肾脏精与志(见难经.三十四难)。“五脏所藏”理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09/289.htm

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孙思邈在卫生歌中说:“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夏月增辛聊减苦,秋辛可省但欲酸。” 元代邹铉在寿亲养老新书中进一步解释了这种饮食原则理论依据,提出春季应少食酸味多食甜味,其依据春季属肝,五行属木,脾脏五行属土,过食酸可使肝气旺...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755.html

辽夏金元医学争鸣与学术流派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刘完素著作主要思想:(一)以“火热”病机立论:刘完素主要著作首推素问玄机原病式,这部书他多年研究内经总结,他详究了内经原文,并参合了隋·全元起、唐·王冰、宋·林亿各家注择,仲景伤寒学说而著成。刘完索著书目的,并非要解释...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4-4.html

黄帝内经身体观范式(上)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定义。在整个世界文化中,有各种各样对身体定义。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理论奠基之作,其身体观根本特征身心一体化。 身体一个人存在标志。在这个世界上,人和人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经济、民族、思想、意识、精神、地位等,但这些都...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981.html

内经中的情志养生_情志养生_【中医宝典】

...最佳。“婉然从物,或与不争”,表现了阴阳和平人在情志方面特点,并能“与时变化,尊则谦谦”,说明与人为善,人际关系良好保持健康重要条件。 以情胜情 内经以情胜情养生方法主要基于五行学说,认为肝属木,与怒相应;心属火,与喜应;脾属土,...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694.html

内经气质理论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预报意义。因中医体质分类,根据脏象学说内脏外象相合特点而划分,外象是内脏映照,所以通过外象可以观察内脏状况,内经体质分类正是体现了这一特色。因此,通过体质分析可以从外象及早获得内脏潜病信息,有其科学基础。如灵枢·...

http://qihuangzhishu.com/128/45.htm

中医对五行认识_【中医宝典】

...、相克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 这一学说在中医学应用,主要五行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脏腑、经络、生理功能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相互影响。 因此,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理论上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实际意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74.html

黄帝内经脏象学说_【黄帝内经】

...脏象学说研究人体脏腑组织和经络系统生理功能、相互之间联系以及在外表象乃至与外环境联系等等之学说。 脏象学说以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为物质基础灵枢·经水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84.html

共找到1,098,37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