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要内容与使用_《临床生物化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发展成为相当成熟独立的分支学科,并为临床实验室日常检测的主项目内容。在我国医学检验专业中,多数亦已不同程序地开设本课程,在本教材第二次修改中经反复研究,结合我国具体学科发展情况,将此项内容列入本教材作为专章介绍。5.诊断生物化学中常用的某些...

http://zhongyibaodian.com/linchuangshengwuhuaxue/1001-3-4.html

中风肿胀辨_《证治心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经云∶风气善行而数变,又为百病之长也。亦随人身之盛衰为转移,假如西北地土凛烈,人体刚劲,外风骤入,卒然倒仆,昏不知人,口眼 斜,频吐涎沫,有真中、类中之分别,中脏、中腑、中经、中血脉之殊证,有闭、脱之异。药用开固之法,如用小续命汤开其卫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gzhixinchuan5391/238-12-0.html

战国至东汉时期(6)药物学理论的形成_【中医宝典】

...药物学理论的形成 发展概况 战国以来,人们的药物知识又有了新的积累。见于文献记载的药物显著增多,西汉初期曾流行过药物专著。《史记·仓公传》曾提及古代的医药书籍《药论》,可惜该书现已失传。晋代《中经薄》记载有《子仪本草》一书,子仪是战国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162.html

风疹高发需留意_【中医宝典】

...而减轻或加剧。如果是风热为主,会表现为疹色红赤,痒,遇热加重,脉见浮数;如果有风湿郁阻,则皮疹色白或微红,兼有身重,脉见浮缓;如果有胃肠积热,疹色则红赤,兼见脘腹疼痛,大便秘结或腹泻。 “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古代医家对此病早已有所认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8806.html

中风门(附痫症)_《丹台玉案》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之形.又有中血脉者.则外无六经之形症.内无便溺之阻涩.惟口眼歪斜.或左或右而已.而手足动静起居.食息故无恙也.其或股不能举.口不能言.更无别症.乃中经也.比中脏腑则为轻.比之中血脉犹为重耳.然因其病而药之.则中脏者.宜下.中腑者.宜汗.中经...

http://qihuangzhishu.com/649/53.htm

中风总括_《医宗金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躯体,故名曰中风。痰火,谓痰火从内而发,病人心主之官,故名曰痰火。体中风邪,轻则顽麻不仁,重则瘫痪不用。心病痰火,轻则舌强难语,重则痰壅神昏。此证或内或外,单病轻,兼病重,当细辨其中络,中经,中腑,中脏,及中经络兼中腑脏。并细审其兼虚,兼实,...

http://zhongyibaodian.com/yizongjinjian/337-12-1.html

甘草_《本草图经》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一大两微炙,捣碎,水一大升浸之,器上横一小刀子,置露中经宿,平明以物搅令沫出,吹沫服之。但是疮肿发背,皆可服,甚效。...

http://qihuangzhishu.com/940/130.htm

中风_《校注医醇剩义》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手指麻木,而肌肉不仁,若是者名曰中络。营血不能固内,则风入于经脉,故身体重着,步履艰难,若是者名曰中经。由此而深入则为中腑。腑者胃腑也。胃为六腑之长,职司出纳。风入于胃,胃火炽盛,水谷之气,不生津液而化痰涎,痰随火升,阻塞灵窍,故昏不知人也...

http://qihuangzhishu.com/722/9.htm

痤疮原因_由什么原因引起痤疮_查疾病_【疾病大全】

...男女体内有不同比率,比率的改变可能使痤疮出现。皮脂腺的发育和皮脂的分泌也与雄性激素增加有关,其中以睾酮增加皮脂腺活动性作用最强,孕酮与肾上腺皮质中脱氢表雄酮(DHA)也参与作用,后者在初期痤疮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睾酮在皮肤中经5-α还原酶...

http://jb39.com/jibing-bingyin/CuoChuang264651.htm

庄暴见孟子鉴赏_【古诗文大全】

...孟子长于言辞,在辩论中经常设譬,以小喻大,逻辑性很强,有极强的说服力;其文气势磅礴,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文章由叙入议,先通过庄暴和孟子的问答引出话题:“好乐何如”,然后叙述孟子如何就这个话题因势利导地劝说齐王要...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9692.html

共找到70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