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来世仍为医士——方仁渊和倚云轩医集_【中医宝典】

...倚云轩医集又称倚云轩医案医话医论,包括医案三卷,医话三卷,医论二卷,共计八卷合编,是清末民初医学家方仁渊撰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的手稿。作者曾整理其师王泰林的伤寒论小儿外感多七情无论两感温病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7683.html

“黑药膏”的启示_【中医宝典】

...自古以来,许多中医秘方、验方散落在民间,其中的一部分在临床上确有疗效,这是中医药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挖掘整理这些秘方、验方,一直是中医药管理中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最近笔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上海市中医医院的王翘楚老教授。王老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50.html

温热经纬温病条辨的读法_圆运动的古中医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王亦王叔和寒毒变温信徒。可惜哉。温热经纬经列经文,纬列叶陈的论说。吾人学,只可就其病证药性以求原理,不可以所引经文为根据。因王孟英先生信王叔和冬寒变温甚笃,所引经文,多半强拉硬扯而来。非于圆运动原理确有把握,医治温病已有经验后,不易...

http://qihuangzhishu.com/1101/118.htm

第二章第二节巫文化壮医药的关系(1)_【中医宝典】

...专门的民族药研究室,其研究成果,已编成实用壮药学一书。 四、诊断方法的研究 壮医的诊断方法除了中医相同的望诊、问诊、闻诊、切(脉)诊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的独具特色的诊法,现已挖掘整理了目诊、甲诊、腹诊、指诊等,内容丰富多彩且有实用价值,...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60.html

温病伤寒论阳明病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刘冠军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温病条辨首方为桂枝汤,且桂枝用量倍于芍药,故颇受后人非议,认为目无法纪,自乱其例。其实桂枝汤在此不但用得当,亦证明吴鞠通精究伤寒论始著温病条辨,而温病伤寒论阳明病也。 温病分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339.html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现存版本对比研究_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术】

...对伤寒文献研究颇有建树,对辅行诀也十分重视。李老先生于2000年去世,其文献资料交山西中医研究院赵怀舟同志整理。赵怀舟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后拜钱超尘教授为师,当得知钱教授正在做辅行诀相关的资料收集研究,就于2005年2月将李茂如...

http://qihuangzhishu.com/1247/15.htm

通论_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术】

...而春夏发者,及春夏感邪而秋冬发者,皆谓之伏气;随时感受而即发者,谓之新感。新感其邪轻,治尚易;伏气其邪重,治较难。故治温病之法不独异于伤寒,伏气新感亦不可同日而论也。瘟疫本名疠疫,传染病也。素问 刺法论云∶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

http://qihuangzhishu.com/723/8.htm

藏药资源的开发利用_【中医宝典】

...科学内涵,使科学化。 1 本草考证文献整理 经藏医药工作者的努力,已完成了月王药珍四部医典晶珠本草文献的译注。编著了青藏高原药物图鉴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分卷中华本草·藏药分卷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等,为藏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5342.html

寒温沟通论膜原(下)——辩证的统一_【中医宝典】

...、传变并内外、治法贵开达;(4)膜原病症,乃是各类邪气阻滞三焦焦膜起始地带的病变总称,其病位居半表半里——以少阳三焦为主,易于兼涉阳明太阴,伤寒温病皆有其类,然以温病湿热、暑湿致病最多,伤寒、杂病则间而有;(5)膜原证治,依浊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32.html

侍疾要语--最早的中医护理专著_医药最_【中医宝典】

...在现存古代中医文献中,最早较全面论述中医护理的专书,是清代钱襄撰著的侍疾要语中医护理学历史久远。可以说,古人在医疗技术知识萌芽产生之前,对损伤病痛的原始护理措施就已出现。尽管由于时代、社会、生活习俗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中医护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aozhizui/a11226.html

共找到688,26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