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气、血、津液学说_【中医宝典】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基本物质。气、血、津液,是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产物,也是这些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物质基础。 气,是不断运动着具有很强活力精微物质;血,基本上是指血液;津液,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793.html

试析中医之气理解中的思维方式_【中医宝典】

...中国古典哲学中气考察,中国之气与西方之物质比较,以及中医学典籍中有关气分析,容易看出,气是物质运动之象,在中医,气则是人体生命活动之象。从而得出结论,在当代,中医学中基本概念理解,不能只站在现代角度,而应穿越思维空间,去经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921.html

中药科研要植根于临床实践_【中医宝典】

...,却中医帮助不大。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谨作如下探讨。 一、中药科研错位 何谓中药?笔者认为:简单地说就是中医学使用药物。它是基于传统中药理论(如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散收及其他效用),按照中医理论(如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7841.html

中医爱好者眼中中西医之别_【中医宝典】

...□ 李明亮 河南南阳市 我是仲景故里河南南阳一名中医爱好者。2年前,与一位中医交谈偶然机会,让我迷上了中医,从此开始自学中医。通过学习,我不仅收获了养生保健知识,还“从医入道”,懂得了如何为人处事,人、自然、社会有了新的认识,让我...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100.html

气血津液病证_《中医内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尤其是气血津液亏耗过多或生成不足所形成病证,应充分重视补益脾胃,以助生化之源。4.重视气、血、津三者之间关系,注意将气为血帅,气能行血、行津,气能摄血、摄津,血为气母,津能载气,津血同源等理论,用于指导气血津液...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xue/76-8-0.html

中医治未病再思考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中医“治未病”专门科室,一时间,“治未病”似乎成了中医专利,他们主要根据就是《内经》中所提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如有人认为中医学宗旨就是治未病,是未渴而穿井,未斗而铸锥,反对在已病行列与西医较劲,中医经典论述如此曲解,...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085.html

中医哲学研究核心问题及意义_【中医宝典】

...,因此,离开了文本实证研究就不可能真正中医有所帮助。那些将哲学“大词”同诸多具体问题割裂开来研究,并不意味着其理论性强和崇高,反而是坚持旧哲学蒙昧与倒退。当代哲学是逻辑实证、分析哲学和现象学。如果说中医是一个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166.html

辨清秋燥用药_【中医宝典】

...□ 鲁平 山东省平阴县人民医院 进入秋季,雨水逐渐减少,空气干燥,常使人体难以适应,而被“燥邪”伤及。中医认为,“主气司呼吸”肺与大气直接相通,是最容易被燥邪侵犯脏器,燥邪一旦经口鼻入侵于肺,耗伤津液,肺失于濡润,影响其正常功能,咳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80249.html

近代中医发展缓慢方法论原因分析_【中医宝典】

...命题,重道轻器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里一个主要价值取向。《内经.九针十二原》所言“粗守形,上守神”表达了中医认识人体时注重功能、行为、神态等“无形”方面,而人体“有形”形态、结构、物质成分等方面相对不太关心。这一价值取向使《内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49.html

西医精、气、神研究_【中医宝典】

...反过来又形成了以太世界。机体物质是通过物理体产生,而知觉是它功能。中医进一步提出了知觉三个起因,即位于小腹、心和头部下、中和上丹田,他们通过精、气、神来认识物质世界。 中医认为精与基因结构关系密切,基因结构是形成机体组织,沙尔...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703.html

共找到1,064,37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