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临床医学成就_【中医宝典】

...明代是内科杂病学术全面发展并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其特点,一是围绕金元四家与古代医学理论及医疗经验的继承和发展,所出现的不同学术流派及其学术争鸣,主要是以薛已、张介宾、赵献可等医家所代表的温补派对刘完素、朱丹溪医学主张所展开的论争,这种学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14.html

开山鼻祖的解释_开山鼻祖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 孙犁《关于中篇小说》:“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中国中篇小说的开山鼻祖。” 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http://hanwen360.com/cy/265374.html

贺普仁谈中医创新_【中医宝典】

...理解中医呢?所以,我认为,要想在中医队伍中真正形成继承创新的风气,首先需要花大功夫,动‘大手术’,对三支队伍进行总体的‘创新改造’。”创新要摒除学术不良风气在谈到阻碍中医创新工作开展时,贺老提起当前学术界的一些弊病。他说:“现在学术界有很多...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682.html

朱小南(1901-1974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妇产科学会委员,于中医妇科之诊治方面,颇有发挥,着有《朱小南医案、医话、医》行世,并有学术论文发表于《中医杂志》。...

http://qihuangzhishu.com/196/589.htm

名医-刘完素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马宗素、镏洪、常德、董系、刘荣甫等从之,私淑者也不少,如张从正、程辉、刘吉甫、潘田坡等,最终形成明显的寒凉攻邪医风。开创了金元医学发展的新局面,形成金元时期一个重要学术流派“河间学派”。 刘氏一生著述较多,主要有《黄帝素问宣明方》(1172...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54.html

温病岐视_《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出院。按:温病岐视一证,临床不甚常见,考诸温病文献,叶、薛、吴、王四大家书中,亦皆缺如。故遇此等证,一时难明病源,前医按《内经》作“精则岐视”,投以六味地黄汤原亦无可厚非。余诊此症,忆及《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夏应堂氏临床经验介绍”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zoumengchengsanshinianlinzhengjingyanji/1044-8-4.html

谁来拯救中医教育?_【中医宝典】

...:中医异化? 回首上个世纪中叶,我们中医队伍是不乏自己的佼佼者的,如蒲辅周、岳美中、秦伯未等,用今天的称谓,叫“学术带头人”。他们在中医临床与学术研究上成为中医界的楷模,在他们的培育下,数以千计的新一代中医成长起来,这其中的佼佼者,当以几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74.html

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看名师带高徒_【中医宝典】

...□ 柳少逸 山东莱阳复健医院 从《史记·伤寒杂病》等四部经典著作为代表的中医学理论体系。 由此,师徒传授是中医学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诚如张奇文教授在《名老中医之路续编》第一辑前言中所述:要学好中医,除了靠自己辛勤努力外,还必须要经过...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815.html

《温热》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注本即本于此,名为《叶天士温热》,收入《医门棒喝》中。《温热》记录了叶氏对温热病论述的精华部分,重点分析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传变规律,温热病的病理和“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血”的治疗原则,...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372.htm

《温热》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注本即本于此,名为《叶天士温热》,收入《医门棒喝》中。《温热》记录了叶氏对温热病论述的精华部分,重点分析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传变规律,温热病的病理和“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血”的治疗原则,...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166.htm

共找到418,35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