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疟经年不愈者,谓之老疟。食积、痰延、瘀血,皆能结成痞块。腹胀胁痛,令人多汗,此谓疟母。亦有因调治失宜,营卫俱虚,或截疟过早,邪伏肝经胁下而成痞块者。治法以补虚之中兼以疏肝为宜。可用调中畅气法去芪、术、甘、荷,加青皮、鳖甲、牡蛎、半夏治之...
...于发前二、三时温服之。休疟饮∶此止疟最妙之剂。若汗散既多,元气不复,或以衰老,或以弱质,而疟有不能止者,俱宜用此。此化暴善后之第一方也。人参 白术 何首乌 当归 炙甘草煎七分,食远服。丰按∶以上三方,皆景岳治疟之剂。揆其用意,在乎少阳。观其...
...湿疟是久受阴湿,湿邪伏于体内,因触冒风寒而诱发。 【湿疟】 此种疟疾是久受阴湿,湿邪伏于体内,因触冒风寒而诱发。其临床表现有恶寒而不甚热、汗出、一身尽痛、四肢沉重、呕逆脘闷、脉缓等。...
...食疟因饮食停滞,再感受外邪而诱发的一种疟疾。 【食疟】 因饮食停滞,再感受外邪而诱发的一种疟疾。其特点为寒热交作,寒已复热,热已复寒,并伴有嗳气、纳呆、食则吐逆、腹胀脘闷等症。...
...间,即不服药,三日亦愈。其先寒后热,热时烦渴,汗出即休,此三阳疟也,即不服药,六日亦愈。又日发而早,其疟将愈;日发而晏,其疟难已。晏者,卫气虚而循经不入也。疟有阴阳轻重之不同,疟为阳,脾寒为阴;疟为轻,脾寒为重。时俗一概混称,医家一概混治,...
...台引。师曰上。有辨疟病三字。则热而。作而脉微者其候必七字。肌。作脱。类聚。亦作脱。)温疟者。其脉如平(脉经。作疟但见热者。温疟也。其脉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朝发暮解。暮发朝解。名曰温疟。白虎加桂枝汤主之。巢源曰。夫病疟六七日。但见热...
...(证二条 方六首)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症瘕...
...)方其盛时必毁,因其衰也,事必大昌,此之谓也。(病邪方盛之时,真气正衰,辄加攻治,必致毁伤,故当因其衰止而后取之,则邪气去而事大昌矣。天下凡事,何独不然?)夫疟之未发也,阴未并阳,阳未并阴,因而调之,真气得安,邪气乃亡,故工不能治其已发,为...
...日一发,或间日,或三日而发。戴氏云∶寒热发作有期者,疟也,无期者,杂病也。不可不辨。经论∶此皆得之夏伤于暑,汗出腠开,当风浴水,凄怆之寒,伏于皮肤,及遇秋风,新凉束之,表邪不能外越,阴欲入而阳拒之,阳欲出而阴遏之,阴阳相搏,而疟作矣。故曰∶...
...暑疟因暑邪内郁,再感秋凉之气而诱发的一种疟疾。 【暑疟】 因暑邪内郁,再感秋凉之气而诱发的一种疟疾。临床表现有恶寒壮热、无汗、烦渴引饮、脉弦数或洪数,或着衣则烦、去衣则冷,待大汗出后则热退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