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惟一编《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公元1026年),当时曾刻在两块石碑上,树立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供学习者拓印和阅读。公元一0二七年,王氏还创造了两座针灸铜人,为我国最早的针灸模型。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公元1601年)汇集历代诸家学说...
...始知茗饮之事。”我国古巴蜀是最早种茶和传播饮茶技艺的地区。在两汉时期饮茶之风始兴,主要还是宫廷及官宦之家的一种贵族式的生活方式。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茶饮 这一时期的茶饮已从原来珍贵的奢侈品逐渐成为百姓都能享用的普通消费品,在社交活动中饮茶已...
...斗争,分裂为南、北两部。公元87年,丁零联合南匈奴、鲜卑及西域各族共同夹击北匈奴,北匈奴大败,被迫西迁。东汉时,除大部分丁零人仍游牧于贝加尔湖一带外(这部分丁零人被称作北丁零),一部分向西迁徙游牧于伊犁河流域和阿尔泰山一带(这部分丁零人...
...其百会及脑刻穴,微放血而愈。则天皇后于帘内拜谢,并赐物奖之见(旧唐书·高宗纪下第五,中华书局1955年第一版)。十二、宇陀宁玛·元丹贡布宇陀宁玛·元丹贡布(gYu-thog rNying-ma Yon-tan mGon-po)公元708年...
...卢思道(公元531年-582年)北朝隋之际诗人。字子行。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年轻时师事“北朝三才”之一邢劭(字子才),以才学重于当时,仕于北齐。齐宣王卒,朝臣各作挽歌10首,择善者用之,思道十得其八,时称“八米卢郎”。北齐末待诏文林馆。...
...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诸子百家中以儒家﹐道家﹐阴阳家对医学发展的影响最突出。 邹衍开始把阴阳和五行两种学说联系起来﹐并以解释各种自然及社会现象。 <黄帝内经>的产生奠定了中医学基础理论。 <针灸学及人痘接种术等都流传到欧洲一些国家。 公元1840年...
...阆中)人,曾任蜀汉光禄大夫,在诸葛亮死后深得后主刘禅宠信。公元263年(蜀汉炎兴元年)魏入蜀,劝刘禅降魏,遂被封为阳城亭侯。在晋官至散骑常侍。老:一本作“旧”。...
...在越南治愈了雍玄和任修的虚弱症,并著有《公余集记》一书行世。汉武帝时,中国文化传入越南,医药学也随之传入。汉代,越南的象牙、珍珠、玳瑁、犀角、桂、龙眼、槟榔、菖蒲、薏米等传入中国。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公元前14年一公元49年)于交趾。因当地有...
...孙思邈:(约公元581-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被尊为"药王"。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三十卷。是集唐以前医学大成的名著。孙思邈对医药学的重大建树是他首创"复方"这个概念。 王焘:(约公元670-755年),眉(今陕西...
...遂有依靠。时人谓此乃孝心感应所至。 隗禧 字子牙,三国时魏国京兆郡人。少年好学。初平年间(公元190-193年),三辅地区动乱。禧客居荆州,负经书,整日在屋檐下读书不止。撰有《诸经解》。官至郎中。 地望分布 浙江省境内余杭山一带 山西、陕西...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