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疽(图)王肯堂曰∶足跟疽又名兔啮,其状若兔啮故名。属足太阳经,穴名申脉,在足跟骨下,此处乃阴阳二跷发源之所,由脏腑积热所致。其毒深重,最忌毒药敷贴,若紫陷麻木,神昏脉乱者不治,过时溃烂者,有妨饮食,二便不调,或涉房劳,怒气迷闷者死。(...
...大豆,三四日起,不早治,下入腹中不治,十日死。发于膺,名曰甘疽。其状如谷实、瓠瓜,常苦寒热。急治之,去其寒热。不治,十岁死,死后出脓。发于股阳,名曰兑疽。其状不甚变,而脓附骨,不急治,四十日死。发于胁,名曰改訾。改訾者,女子之病也。又云∶痈...
...目录 《丁甘仁家传珍方选》定吼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丁甘仁家传珍方选》:定吼丸【处方】南沙参1.5千克 豆豉1.5千克 黑苏子2.5千克 杏仁2.5千克 橘红1千克 制半夏1.5千克 白桑皮2,5千克 象贝2.5千克 白芥子...
...此疮多生于大胯上有肉之处,因患者体浓,嗜食煎炒浓味,又兼酒色过度,招受风湿,致痰湿凝滞不行,屡积而成,其初起时梆骨作胀,不甚大痛,攻起一块,外面肉色灰白,延至期月,遂大如斗,潮热,头痛,身疼,六、七日后,潮热不退者,其大胯内之梆骨必然作痛...
...目录 《丁甘仁家传珍方选》灵验疥疮药饼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丁甘仁家传珍方选》:灵验疥疮药饼【处方】蛇床子4钱,大风子肉4钱,蜡烛油4钱,净江子肉1钱5分,洋樟2钱,油桃肉3枚,明矾7钱,血竭2钱,猪油1两。【制法】上为细末,烊化...
...病名。指生于踝关节之附骨疽。《外科正宗》卷四:“穿踝疽,乃足三阴湿热下流停滞而成。初起内踝肿痛,痛彻骨底,举动艰辛,甚则窜及外踝通肿。有头者属阳,易破;无头者属阴,难溃。”治宜初起用黄连解毒汤合五神汤清热化湿,行瘀通络;成脓期应清热化湿,...
...疽毒发于髋部环跳穴者称为环跳疽,又名贴骨疽,缩脚疽。正当于现代医学的急生化脓性髋关节炎。中医文献中把生于膝部的叫疵疽,生于足踝部的叫足踝疽,生于肩部的叫肩中疽,生于肘部的叫肘疽,生于腕部的叫兑疽。病名虽不一,但均属关节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陈实功曰∶咬骨疽,发在大腿内股,不肿不红,痛彻骨髓,初宜雷火针针之,内用万灵丹以酒调服之。(《正宗》)...
...病名。小儿丹毒之一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证见丹之初起,渐从臂发,其色由正赤转变为黑色,甚则见骨者。治可用蒜捣烂厚敷患处。其余可参见丹毒及附骨疽条。...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