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_金匮玉函要略述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讹字。敢俟有识论定。(脉经胎在脐上。更疑。)桂枝茯苓丸方〔朱〕服法甚缓。以深固之邪。止堪渐以磨之也。按此方茯苓。亦是引药下导者。(说见于虚劳肾气丸下。)芍药取之通壅。(宜参伤寒论述太阴病下。)此五味之所以相配也。又按玄珠经。通真丸。妇人通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kuiyuhanyaolveshuyi/766-6-1.html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论二首、脉证十七条)_金匮玉函要略_中医金匮书籍_【岐黄之术】

....故头目 动也.肝脉布胁肋.故两胁痛也.风中于肝.则筋脉急引.故行常伛.伛者不得伸也.淮南子曰.木气多伛.伛之.正背曲肩垂之状.以筋脉急引于前故也.此肝正苦于急.急食甘以缓之.是以令人嗜甘也.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

http://qihuangzhishu.com/626/18.htm

栀子豉汤(玉函)_张氏医通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于本方去香豉。而加柏皮以苦燥之。下后劳复食复。明是正不胜邪。本方加枳实以清理其内。用清浆水煮。取味微酸。使之下行而不上越也。若有宿食。则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同一栀子豉法。功用之妙。神化莫测。非庸俗所能拟议也。栀子甘草豉汤(玉函) 治下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zhangshiyitong/495-29-23.html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简介_伤寒杂病论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翰林学士在翰林院的书库里发现了一本“蠹简”,被虫蛀了的竹简,书名金匮玉函要略方论。这本书一部分内容与伤寒论相似,另一部分,是论述杂病的。后来,名医林亿、孙奇等人奉朝廷之命校订伤寒论时,将之与金匮玉函要略方论对照,知为仲景所著,...

http://qihuangzhishu.com/103/1.htm

金匮玉函经二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著作。二十二卷。清·周扬俊撰于1687年。周氏于金匮要略历代注家中推崇赵以德金匮方论衍义,遂以此书为蓝本而为之补注,故曰“二注”。补注部分多采喻嘉言学说加以融会,并有所发挥。但周氏认为“事不师古,其法不立;师古而不师圣人,其理...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605.htm

金匮玉函经二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著作。二十二卷。清·周扬俊撰于1687年。周氏于金匮要略历代注家中推崇赵以德金匮方论衍义,遂以此书为蓝本而为之补注,故曰“二注”。补注部分多采喻嘉言学说加以融会,并有所发挥。但周氏认为“事不师古,其法不立;师古而不师圣人,其理...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791.htm

补方_金匮玉函经二注_中医金匮书籍_【岐黄之术】

...苦参汤方(治狐惑蚀于下部咽干洗之要略目录云庞氏方二注同)苦参(半斤) 槐白皮(四两) 野狼牙根(四两)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

http://qihuangzhishu.com/675/51.htm

墨子校注内容简介_墨家_【文学360】

...重选收兴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的。个别不属于子部的书如班固的白虎通,因兴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也拟选入(用清陈立疏证)。 全书将分两出版。 第一所收子收兴旧本诸子集成略同,是一般研究者经常要阅读或查考的书。每一种都选择到...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4893.html

的详细解释_新华字典""字的意思_汉语字典的解释

...(形声。本义:车箱) 同本义。泛指车子 [sedan chair] ,车和也。——说文 ,合材为车,咸相得谓之。——六书故 推于御也, 齐辑乎辔衔之际。——列子·汤问 整套书籍、资料等按内容或发表先后次序分成的各个部分...

http://hanwen360.com/x/8F91.html

金匮之_吴医汇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金匮第十三节“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之下,魏柏乡诸本作“ 饪之邪”,徐忠可诸本作“ 之邪”,医以“ 字读作“谷”字者居多,以致金匮心典竟作“谷 之邪”矣。盖因梅诞生字汇无此“ “字,而“ ”字注云∶面裹属,故...

http://zhongyibaodian.com/wuyihuijiang/750-6-3.html

共找到471,79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