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以’作‘谓’,傅本与此合。” 王先慎曰:凌本作“复”者,用老子误本改也。上文“从于道而服于理”,又言“不服从道理”,又云“虚无服从道理”,即解老子“蚤服”之义。“服从”之服当作“服”,更无疑义。知韩子所见德经本作“服”,不作“复”也。困学...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75.html

志第二十七 经籍下_旧唐书

...女则要录十卷 文德皇后撰。 凤楼新诫二十卷 张后撰。 右儒家二十八部,凡七百七十六卷。 老子二卷 老子撰。 老子二卷 河上公注。 老子章句二卷 安丘望之撰。 老子道德经指趣四卷 安丘望之撰。 老子二卷 湘注。 ...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3548.html

老子故事:老子出关_道家_【文学360】

...知音的感觉,这就为他著书了,能为知音著述不亦乐乎? 那时老子沉思默想,将他的智慧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了简牍上,先写了上篇,又接着写了下篇,据说写了几天。写完了一数,共有五千来字,取名为道德经,上篇叫道经,下篇叫德经,又分成八十一章。...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48.html

第四十三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古本淮南子并作“出于无有,入于无间”。 范应元曰:间,隙也。傅奕、严遵同古本。案今严本作“无有入于无间”。 刘师培曰:案淮南原道训引作“出于无有,入于无间”,此老子古本也。王本亦有“出于”二字。王弼上文注云:“气无所不入,水无所不出于经。...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9.html

第十五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道者”句亦遥应。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蒋锡昌曰:史记老子列传:“老子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皆此文“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之谊也。 易顺鼎曰:文选魏都赋张载注引老子曰:“古之士,微妙玄通,深...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1.html

老子·道经·第十一章评析

...在道德经一开始,老子用大部分篇章,通过认识天地、刍狗、风箱、山谷、水、土、容器、锐器、车轮、房屋等具体的东西去发现抽象的道理。他的学说往往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而并非总在故弄玄虚。冯友兰先生曾说:“老子所说的‘道’,是...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02.html

老子·德经·第六十九章评析

...或谓老子以退为进的方针,在军事方面,则表现为以守为主,以守取胜的主张。这条总的作战原则是不对的,但老子提出的不可轻敌和双方兵力差不多相等的条件下,悲愤的一方将获胜等见解,还有它合理的地方。”(老子校读第380页)唐朝王真注老的道德经论...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2.html

第五十八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顾炎武唐韵正卷八四纸:“倚”,古音于我反。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祸与倚为韵,福与伏为韵。江有诰古韵总论曰:古人有一句首尾为韵者,如老子“祸兮福所倚”二句是也。江永古韵标准入声第三部:“缺”,苦穴切。老子:“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右...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74.html

老子·道经·第三十七章评析

...“无为”的思想在老子道德经中多次阐述、解释。本章开头第一句即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道不同于任何宗教的神,神是有意志的、有目的的,而“道”则是非人格化的,它创造万物,但又不主宰万物,顺任自然万物的繁衍、发展、淘汰、新生,所以“...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9.html

老子·道经·第三十四章评析

...物质性的概念,它虽然是耳、目、触、嗅诸感觉器官都不能感受到的,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自然界,而不是仅凭人们的主观臆想存在的精神性概念。这一点是我们准确理解道德经中有关“道”的问题的关键所在。此外,老子在本章里发挥的“不辞”、“不有”、“不...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6.html

共找到893,16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