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老子道德经校释

...老子书中多存楚方音。顾炎武唐韵正卷二五支“离”,古音罗,引老子此章及第二十八。又庄子马蹄篇“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在宥篇彼知之,乃是离之。”始以“离”“为”二字与“知”为韵。江永古韵标准平声第二部论之曰“如‘离’字,少司命篇曰...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6.html

八十一_老子道德经校释

...二本“为”作“与”。 谦之案邢玄、庆阳、磻溪、楼正均作“与”。二“愈”字,邢玄作“逾”,范作“俞”。“俞”古字,作“逾”误。碑本“愈”亦作“俞”。又“圣人不积”,严、彭、傅、赵、高并作“无积”,范作“无积”,河上公、王弼作“不积”。作...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97.html

老子·德经·五十三评析

...杨兴顺“‘盗夸’之人过着奢侈生活,而人民却在挨饿。按照老子的学说,这类不正常的情况是不会永远存在下去的,人类社会迟早会回复它自己最初的‘天之道’。老子警告那些自私的统治者,他们永远渴望着财货有余,这就给自己伏下极大的危机。‘祸莫大于...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5.html

老子·德经·五十五评析

...表现出用之不盈无所不入的作用。婴儿是人的开端,少年、壮年、老年都以之为起点,但婴儿浑沌无知,与天地之和合而为一。“和”所表示的统一,包含着对立在内,是有永恒性的,所以“知和曰常”。(老子69页)老子承认“万物并作”的世界的多样性和...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7.html

老子·德经·六十七评析

...本章包括两层内容一是讲“道”的伟大;二是讲法宝的妙用。有学者认为这二者之间没有联系,毫不相应,显然是它错简,认为可以移到三十四,“故能成其大”句下。我们的看法与这种主张有些区别,认为这两层次前后呼应,有内在联系。例如,第一句和第二句...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0.html

老子卢杞、李白与郭子仪_道家_【文学360】

...另有一则故事,是在郭子仪的晚年,退休家居,忘情声色来排遣岁月。那个时候,后来在唐史奸臣传上出现的宰相卢杞,还未成名。有一天,卢杞来拜访正被一班家里所养的歌伎们包围,正在得意地欣赏玩乐。一听到卢杞来了,马上命令所有女眷,包括歌伎...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13.html

三十八_老子道德经校释

...此言世风之日漓也,道德仁义递降,而以礼为治民。三千三百皆所以约束整齐其民,由忠信之既薄,而礼为治国之首。乱,治也。老子言礼,故孔子问礼。 谦之案宋说辨矣,然未明学术源流,以“乱”训“治”。证之经文六十四“治之于未乱”,则“治”“乱”对文,...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4.html

曾国藩擅用老庄之学-出自老子南怀瑾_道家_【文学360】

...说不定老人家一生下地来就白了的胡须,要笑得变黑了。当然包括现在我的。 唐朝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写了一首七言绝句,严格地批判老子,而且用老子的手打老子的嘴巴。他用二十八个字批判道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87.html

五十七_老子道德经校释

...正、兵合韵。顾炎武唐韵正“为”,古音讹。引老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能守,万物将自化。”“我无为而民自化。”“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右景龙碑本八十三字,敦煌本八十五字,...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73.html

三十九_老子道德经校释

...河上本作“侯王”。 谦之案傅、范本、柰卷作“王侯”,群书治要、孙盛老子疑问讯、晋书裴楷传、书钞一四九引并作“贞”,严遵、河上、顾欢、景福、楼正、庆阳、磻溪、室町及玉篇“一”字下引均作“正”,遂州本作“政”。中都四子本此句作“以天下为正”。...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5.html

共找到722,39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