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_老子道德经校释

...无味。”而二十三“希言自然”,亦云“下章言道之出言,淡兮其无味也。”似所见本与傅奕同也。岂“言”字阙坏为“口”欤? 视不足见,听不足闻,用不可既。 严可均曰“用不可既”,御注、河上作“用之不可既”,王弼作“用之不足既”。 魏稼孙曰“...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1.html

老子的养生经_【中医宝典】

...老子一书,又称老子五千文道德经道德真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书中的养生学论点主要概括为如下3个方面 “希言自然”即“少说教,从自然”之意。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这里,“道”指规律,“自然”是指...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4423.html

老子·德经·第五十一评析

...在前面的某些章节中,我们已经了解到老子关于“道”和“德”二者之间的关系,也了解到“道”、“德”与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这一同样论述的是“道”以“无为”的方式生养了万物的学说,有学者认为,“老子提出‘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的见解,说明万物是在...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3.html

老子孔子问礼_道家_【文学360】

...孔子曾向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32.html

第七十九_老子道德经校释

...章炳麟曰“死生契阔”,本又作“挈”。韩诗“契阔,约束也。”然则因时约剂暂为事○者谓之契。老子“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小◆答问) 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严可均曰“故有德”,河上、王弼无“故”字。 罗振玉曰景龙、御注、敦煌...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95.html

老子·德经·第四十评析

...老子道德经里,多次涉及到“事物的矛盾和对立转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概括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现象与本质,这是十分光辉和精辟的见解。“反者道之动”,历来解释者有两种观点一是矛盾着的对立物各自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二是事物运动变化的...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32.html

第五十二_老子道德经校释

...所以自障蔽也。”此云“袭常”,与二十七“是谓袭明”,同有韬光匿明之意。“袭”,玉篇“左衽袍也,入也,重衣也。”意即重衣下�,所以自障蔽也。又“习常”之“常”,叶梦得本正作“裳”。惟老子书中,“光”与“明”异义(大田晴轩)。十六“复命曰...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68.html

第三十七_老子道德经校释

...所述关尹、老聃之道“在己无居,形物自着,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无为也,而无不为也。又阮籍通老论曰“道者法自然而为化,侯王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易谓之太极,春秋谓之元,老子谓之道。”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严可均曰御注、...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3.html

老子第十一_道家_【文学360】

...的窍妙。因此“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了解此理,才是真能懂得“利用安身”的大法则。后来到了五代,道家的神仙才于谭峭,发挥了道家学术思想的物化思想,与老庄的学说合流,写了一本名著化书。其中有关物理之际,有无之间的妙用,阐发得隽水...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32.html

老子思想与用人之道_道家_【文学360】

...一、秀人才的涌现,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标志。老子学说,为我们如何识别、发现人才,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 1、要知人善任。 用人的前提是知人,唯有知人,才能明智用人。老子第三十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重要,但知人要在“...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63.html

共找到704,42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