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得心脉而急,病名心疝,少腹当有形也。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者,以二经皆聚于少腹,去其络血,即所以散其邪也。)中热而喘,取足少阴、 中血络。(《灵枢·杂病篇》。中热而喘,热在中上二焦也。取足少阴者,壮水以制火也。 中血络,即足太阳委中穴...
...厥。)风逆,暴四肢肿,身漯漯,唏然时寒,饥则烦,饱则善变,取手太阴表里,足少阴、阳明之经,肉 取荥,骨 取井、经也。(《灵枢·癫狂篇》。风感于外,厥气内逆,是为风逆。身漯漯,皮毛寒栗也。唏然时寒,气咽抽息而噤也。饥则烦,饱则变动不宁,风邪逆...
...《金匮》衄云,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独不言少阳。或据《灵枢·经脉》谓少阳脉不至鼻,似也,而实非也。盖仲景所云太阳、阳明者,非谓太阳、阳明之经,乃其自分之部也。太阳统三阳之表,阳明为胃腑之里。衄有由阳络之阳伤而得者,外感风热...
...(《素问·骨空论》《灵枢·厥病篇》《杂病篇》《四时气篇》《终始篇》《本输篇》)膺 中膺,背 中背,肩膊虚者取之上。(《灵枢·终始篇》。胸之两旁高处曰膺。凡肩膊之虚软而痛者,病有阴经阳经之异。阴经在膺,故治阴病者,当取膺,而必中其膺。阳经在...
...长者,甚于味,味恣则伤腑),年少则求之于经(年之少者,劳于使;劳于使,则经中风邪),年壮则求之于脏(年之壮者,过于内;过于内,则耗散精气)。(《示从容论篇》)...
...劫,因时立化。吾以龙汉元年,号无形天尊,亦名天宝君。化在玉清境,说《洞真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圣,大乘之道也。《玉纬》云:《洞真》是天宝君所出,又云:以元始高上玉帝出《上清洞真之经》三百卷,《玉诀》九千篇,《符图》七千章,秘在九天之上,大有...
...之一,四分钱之三。问人得几何? 答曰:人得二钱、八分钱之一。 经分术曰:以人数为法,钱数为实,实如法而一。有分者通之,重有分者同而通之。 19、方田:今有田广七分步之四,从五分步之三。问为田几何? 答曰:三十五分步之十二。 20、方田:又有田...
...清代浙江桐乡县医家陆以湉幼年攻读四书五经,多闻博识,道光年间进士,弟弟及孩子生病误治不幸离世后,他专心钻研医道,医术精湛。 所撰《冷庐医话》为后世称道,书中不少观点至今仍发人深省,卷一保生篇中提到的三种养生之术皆与道教养生有密切关系。 ...
...医经著作。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皇甫谧撰于259年左右。共十卷,后改编为十二卷,一百二十八篇。本书是将《素问》、《针经》(即《灵枢》古名)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分类合编而成。因此它较之《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更为...
...医经著作。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皇甫谧撰于259年左右。共十卷,后改编为十二卷,一百二十八篇。本书是将《素问》、《针经》(即《灵枢》古名)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分类合编而成。因此它较之《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更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