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一边,竭力为章士钊迫害学生的行为辩护,攻击鲁迅和女师大进步师生。这些人大都住在北京东吉祥胡同,当时曾被拥护北洋军阀的《大同晚报》称赞为“东吉祥派之正人君子”。 〔4〕通人 博古通今、学识渊博的人。这里是对陈西滢一类人的讽刺。当时...
...现在我不揣浅陋,选出最近一些作者的短篇小说介绍给日本。——如果不是徒劳无益的话,那真是莫大的幸运了。 鲁迅一九三六年四月三十日 【注解】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六月一日日本《改造》月刊,原为日文,无标题。 一九三六年青,鲁迅应日本...
...无题二首 (1931年) 大江日夜向东流①,聚义群雄又远游②。 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 雨花台边埋断戟③,莫愁湖里余微波。 所思美人不可见④,归忆江天发浩歌。 六月 《鲁迅日记》1931年6月14日:“为宫崎龙介君书一幅云:大江...
...一九二六年四月十日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四月十九日《语丝》周刊第七十五期。 作者在《〈野草〉英文译本序》中说:“奉天派和直隶派军阀战争的时候,作《一觉》”。 〔2〕一九二六年四月,冯玉祥的国民军和奉系军阀张作霖、李景林所部作战...
...原来如此的,据私意推测起来,空两格的大约是“刺客”两个字,空一格的大约是“杀”字。至于“某国”,则自然是作者自指他的本国了〔2〕。 五月一日 【注解】 〔1〕本篇连同于日本小说家江口涣《忆爱罗先珂华希理君》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二年五月十四...
...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职。抗战胜利后任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台湾编译馆馆长。一九四八年二月在台北被刺。著有《亡友鲁迅印象记》、《我所认识的鲁迅》等。 〔8〕 杜甫(712—770) 字子美,原籍襄阳(今属湖北),先代迁居巩县(今属河南)。唐代诗人...
...无题 (1931年) 大野多钩棘,长天列战云。 几家春袅袅?万籁静[忄音][忄音]。 下土惟秦醉①,中流辍越吟②。 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萧森。 三月 《鲁迅日记》1931年3月5日:“昙,午后为升屋、松藻、松元各书自作一幅,文录于后。”这首...
...并非闲话(三)〔1〕 西滢先生这回是义形于色,在《现代评论》四十八期的《闲话》里很为被书贾擅自选印作品,因而受了物质上损害的作者抱不平。而且贱名也忝列于作者之列:惶恐透了。吃饭之后,写一点自己的所感罢。至于捏笔的“动机”,那可大概是“不...
...见其国之风土景物。 诗人情性。与夫著作旨趣之一斑云。 【注解】 〔1〕《译丛补》 收鲁迅生前发表于报刊而未经编集的译文三十九篇辑成,一九三八年编辑《鲁迅全集》时列于《壁下译丛》之后,编入第十六卷。一九五八年出版《鲁迅译文集》时,又补入后来...
...鲁迅先生原恕我这样说法)。但香港政府听闻他到来演说,便连忙请某团体的人去问话,问为什么请鲁迅先生来演讲,有什么用意。” 〔4〕作者在香港青年会共讲演两次,一次在二月十八日晚,讲题为《无声的中国》;一次在二月十九日,讲题为《老调子已经唱完》。两...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