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思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官吏(1468-1551年),兼通医学。字敬夫,号渼陂,鄠县(今属陕西)人,为弘治九年(1496)进士,后历任吏部主事、吏部郎中。曾与人合注难经,至今有王翰林集注黄帝八十一五卷行世。...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648.htm

脉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脉学著作。①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三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脉学专着。本书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先取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论述分门别类,在阐明脉理基础上联系临床实际。全书共十卷。卷一论三部九候,寸口脉及二十四脉;卷二、三则以...

http://qihuangzhishu.com/191/2003.htm

脉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脉学著作。①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三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脉学专着。本书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先取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论述分门别类,在阐明脉理基础上联系临床实际。全书共十卷。卷一论三部九候,寸口脉及二十四脉;卷二、三则以...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53.htm

聿修堂医学丛书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日本·丹波元简及其子元胤、元坚所辑注中国医药学著作12种,附小阪氏著作1种,计为13种。1884年杨守敬氏购得原板辑印,内容包括素问识难经疏证伤寒论辑义伤寒论述义伤寒论广要金匮要略辑义金匮述义...

http://qihuangzhishu.com/195/1566.htm

医学著作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成书。全书共五十卷,六十七门。此书是我国第一部由朝庭敕编,集体撰作医学理论著作。该书现存最早版本为元刻本,常见版本系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诸病源候论对1739种证候病因、病机、病变作了具体阐述。收罗病证之全前所未见,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45.html

医灯续焰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脉学著作。二十一卷。明·王绍隆传,清·潘楫增注。初刊于1652年。潘氏取崔嘉彦四言举要(明·李言闻删补改订本)予以注释。注文多据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以及张洁古、刘完素、朱丹溪、李东垣等诸家学说。并能结合潘氏...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703.htm

医灯续焰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脉学著作。二十一卷。明·王绍隆传,清·潘楫增注。初刊于1652年。潘氏取崔嘉彦四言举要(明·李言闻删补改订本)予以注释。注文多据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以及张洁古、刘完素、朱丹溪、李东垣等诸家学说。并能结合潘氏...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029.htm

王叔和脉诀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里(微、沉、缓、涩、迟、伏、濡、弱)、九道(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之名目。由于易于讲习,流传甚广,影响较大。并由此而派生出不少脉学著作。如本书后经明·熊宗立加注,改名勿听子俗解脉诀,张世贤在本书基础上撰成图注脉诀(...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610.htm

王叔和脉诀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里(微、沉、缓、涩、迟、伏、濡、弱)、九道(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之名目。由于易于讲习,流传甚广,影响较大。并由此而派生出不少脉学著作。如本书后经明·熊宗立加注,改名勿听子俗解脉诀,张世贤在本书基础上撰成图注脉诀(...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194.htm

纂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著作。三卷。清·虞庠辑,王庭俊增注。刊于1867年。本书节录重要原文,并增以简要注释。虽然易于普及,但却不够系统。现存清刻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347.htm

共找到1,177,14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