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名医——吴瑭_【中医宝典】

...重。其医案得后人汇辑整理成吴鞠通先生医案(一名吴氏医案)五卷(一作四卷),亦医家喜读之书。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945.html

金子久医案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案著作。清末民初金久子久撰。刊于1927年。本书将所收作者治案分门别类予以编辑,其中以温病医案居多,记述分析较详。对重症、险症多连续记载其病情变化及治法,交待比较清楚。俾读者易于理会,可以有所遵循。现存光绪刻本、石印本、铅印本和三三...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649.htm

金子久医案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案著作。清末民初金久子久撰。刊于1927年。本书将所收作者治案分门别类予以编辑,其中以温病医案居多,记述分析较详。对重症、险症多连续记载其病情变化及治法,交待比较清楚。俾读者易于理会,可以有所遵循。现存光绪刻本、石印本、铅印本和三三...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786.htm

论嚏_读医随笔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痰饮篇曰∶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徐注曰∶肝与少阳胆为表里,所以主半表半里者,水气乘之,阴寒内束,故阳气上出,冲击而嚏,如伤风然。喻注曰∶火气冲鼻,故嚏也。按内经肾主嚏,故凡太阳伤寒,寒气深入,随督入脑,为热所击,则嚏矣。...

http://qihuangzhishu.com/683/60.htm

痉_证治准绳·杂病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痉也。其所谓柔痉者,为太阳发热重感于湿而得之,即内经所谓诸痉项僵,皆属于湿。又谓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痉。注云∶柔谓筋柔而无力,痉谓骨强而不随。三者之义,比之仲景所言重感于湿...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gzhizhunshengzabing/571-13-3.html

医案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生诊治病人的记录。又称病案,其内容包括症状、辩证、立法、处方、用药以及其他有关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史记记载西汉名医淳于意“诊籍”二十五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案材料。后世医家有将自己的病案记录整理而为个人医案的;也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711.htm

伤寒论三阴三阳指病位——从“欲解时”谈“六病”本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组合成新的概念,无法用别的更具体的内容来解释,只能叫“三阴三阳”,其中已经包含了阴阳气的多少、虚实、寒热等内容。 在伤寒论现存原文中,有6条格式统一的“欲解时”条文,如“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这6条“欲解时”条文在伤寒论的其他传本...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340.html

辨正风温温疟温毒温疫_叶选医衡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内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又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此论热温病之大原也。伤寒论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

http://qihuangzhishu.com/768/36.htm

中医医案学的历史与成就_【中医宝典】

...,要升华新的理论,均有必要认真研究中医医案学。本文就中医医案学的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予以概述。 悠久的历史 刘权之在杏轩医案序文中说:“医案之作,谓与灵枢素问并传可也。”而谢利恒则认为医案之作始于史记,两说孰是孰非?言始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01.html

伤寒杂病论中咽痛的治疗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此大黄黄连黄芩汤证也。 少阴寒证 伤寒论283条:“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伤寒之脉,不应有汗,今反汗出,此乃阳亡于外,里阴内盛,病不在太阳而属少阴,虚阳在上,郁于咽喉则咽痛,阴寒内盛则吐利。治当...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330.html

共找到502,79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