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_推求师意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之痰,则肺气下降而大肠之虚自复。治忧思太过,脾气结而不能升举,陷入下焦而泄者,开其郁结,补其脾胃,使谷气升举也。凡此不可枚举。因问∶先生治病何其神也?先生曰∶无他,员机活法,具在内经,熟之自得矣!退读内经三年,乃知先生于泄利症,凡...

http://qihuangzhishu.com/317/28.htm

从岐黄之术到黄帝内经_【中医宝典】

...中医的医术往往又称为“岐黄之术”,黄指的是轩辕黄帝,岐是他的臣子岐伯。相传黄帝常与岐伯、雷公等臣子坐而论道,探讨医学问题,对疾病的病因、诊断以及治疗等原理设问作答,予以阐明,其中的很多内容都记载于黄帝内经这部医学著作中。后世出于对黄帝...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964.html

天干配属脏腑经络与五季_手掌与疾病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交通心肾、水火相济的作用。据此,笔者赞同“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之说。现根据内经针灸大全的论述,将天干与脏腑经络、五季的配合以表归纳说明(表2)。...

http://zhongyibaodian.com/jibingyuceyuzuijiazhiliao/134-4-2.html

内经脉要(并附名公诸论注)_古今名医汇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大法。脉从四时,弦洪毛石。内经并之胃气,而各形容其妙,使人可思可悟,而又兼内外以诊∶内则藏气藏象有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mingyihuicui/631-6-1.html

脏腑通治_推拿抉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连网之上,小肠通体,皆与连网相附。连网中均有微细管相通,据此则内经所言道路显然。西医不知内经,妄抵轩岐,以为未见脏腑,此不足怪。独怪中国趋好洋学,舍古圣之书,而弗深考,岂不谬哉!脾病多是小肠之火,蒸动湿气,发肿胀,作泻满,小便混浊,故...

http://zhongyibaodian.com/tuinajuewei/684-8-24.html

黄帝内经的神妙世界(1)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为中医学奠基之作,中华民族第一部养生宝典,第一部生命百科全书。黄帝内经提出了先进的健康理念——“治未病”,告诉人们养生其实很简单!养生就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我国至今唯一一位黄帝内经博士后、中医文化养生专家张其成教授倾心...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56.html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理论研究与文献整理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危殆立至”(王叔和:脉经,卷一,脉形状指下秘诀第一、二页,清光绪辛卯(1891)池阳周氏校刊本)。这对后世辨脉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4、确立三部脉法和脏腑分候定位诊脉独取寸口首倡于难经,但难经并未解决寸口切脉的寸、关、尺分部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1-3.html

饮食宜调和 五味补五脏 探源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②_【中医宝典】

...□马作峰 王平 张六通 湖北中医药大学 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饮食五味是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在强调五味对五脏具有补益作用的的同时,也提出了五味可以损伤脏腑的理论,并花费大量笔墨对五味损伤脏腑的规律和表现进行了详细论述。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554.html

脉先兆的临床意义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寸口部位出现的要早得多。合谷穴预报胸中疾患,太溪穴预报肾疾,皆由于部位距离最短,因此均比寸口脉反映的快,如太阳穴跳动异常是额颅疾病的信号。手少阴神门穴异常搏动可为心疾及早孕的前兆等皆可见一斑。二、人迎脉候对心疾的预报意义灵枢·寒热病曰:“...

http://qihuangzhishu.com/128/129.htm

素问•气厥论脏腑寒热相移次序解读_【中医宝典】

...关键词:素问•气厥论脏腑 寒热 相移次序 素问·气厥论论述了脏腑间的寒热相移问题,原文如下: 黄帝问曰:五藏六府,寒热相移者何?岐伯曰:肾移寒于脾,痈肿,少气;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肝移寒于心,狂,隔中;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87.html

共找到472,26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