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词典拼音S:第十七篇_中医词典r~s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六卷。宋·庞安时约撰于1100年。卷一叙述六经分证;卷二谈汗、吐、下、温、灸等治法;卷三析与伤寒有关的一些杂症;卷四-五列述暑病、寒疫、温病等;卷六载伤寒杂方、妊娠杂方等。其处方用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参考诸家学说并结合个人实践,有所补充...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6/193-2-17.html

治伤寒学法“六经”,探仲景旨出新义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治外感热病,以汉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创“六经辨证”之大纲。其后,凡治“伤寒”学者,必循古训,而用古方。吾浙江自宋代,朱翼中著活人书,创全面研究伤寒论之先例。其后,则有元代赵道震著伤寒类证,吴恕辑伤寒论赋等;明代更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53.html

础泣而雨的解释_础泣而雨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柱子的基石泣湿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 宋·苏洵辨奸:“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http://hanwen360.com/cy/381776.html

伤寒论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清·沈尧封撰于1765年。作者认为伤寒论中所伤寒,亦即难经所述广意伤寒的概念。据此分析六经病证,并辨太阳证传经、病解和误治,对于临症识病,分辨相似而相混的证候有一定的启发。末附脉法及伤寒论全部方剂。是研究伤寒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30.htm

伤寒论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清·沈尧封撰于1765年。作者认为伤寒论中所伤寒,亦即难经所述广意伤寒的概念。据此分析六经病证,并辨太阳证传经、病解和误治,对于临症识病,分辨相似而相混的证候有一定的启发。末附脉法及伤寒论全部方剂。是研究伤寒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40.htm

伤寒传经辩_侣山堂类辩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素问·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气起于足五指之里。是以阴阳六气,止合足之六经灵枢·本输篇曰∶五脏六腑之输,五五二十五输,六六三十六输,六腑皆出足之三阳,上合于手者也。是三阴三阳之气,止合足之六经,足之六经,上合于手者也。是以天之...

http://qihuangzhishu.com/803/26.htm

以微知著的解释_以微知著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微:微小;著:显著。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他的实质。 宋·苏洵辨奸:“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http://hanwen360.com/cy/386890.html

能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素问·:“愿闻六经之厥状病能。”素问·方盛衰:“视其大小,合之病能,逆从以得,复知病名,诊可十全。”素问·:“愿闻其诊及其病能。”...

http://qihuangzhishu.com/192/200.htm

能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素问·:“愿闻六经之厥状病能。”素问·方盛衰:“视其大小,合之病能,逆从以得,复知病名,诊可十全。”素问·:“愿闻其诊及其病能。”...

http://qihuangzhishu.com/192/642.htm

刘河间伤寒医鉴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马宗素·元 伤寒医鉴 脉证 六经传受 汗下 阳厥极深 湿热发黄 不得眠 呕吐 湿热下利 霍乱 好用寒药 小儿疮疹 ...

http://qihuangzhishu.com/156/index.htm

共找到486,75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