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证治本位的意义_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伤卫耳,风并未入了人身也。麻黄汤并非治外感入了人身体之寒。寒伤荣耳,寒并未入了人身也。芍药所以收敛荣气,非散风也。麻黄所以疏泄卫气,非散寒也。若果风寒入了人身,岂反用芍药收敛,而病愈之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yuanyundongdeguzhongyixue/1101-11-10.html

辩张仲景伤寒论_伤寒六书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温暑必别有方,今皆失而无征也。我朝宋景濂学士尝叹伤寒论非全书,得其旨哉!盖伤寒之国中人,必先入表。表者何?即足太阳寒水之经。此经行身之后,自头贯脊,乃头疼脊强,恶寒之证。在他经,则无此证矣。况此经乃一身之纲维,为诸阳之主气,犹...

http://qihuangzhishu.com/700/6.htm

防风麻黄汤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圣济总录防风麻黄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圣济总录:防风麻黄汤【别名】防风汤【处方】防风3两(去叉),麻黄3两(去根节,汤煮,掠去沫),独活3两(吉芦头),秦艽(去苗土)3两,当归2两(切,焙),防己2两,甘草2两(炙,...

http://zhongyaofangji.com/f/fangfengmahuangtang.html

茯苓麻黄汤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圣济总录茯苓麻黄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圣济总录:茯苓麻黄汤【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麻黄(去根节)1两半,黄耆(锉)3分,大青(锉)3分,桂(去粗皮)3分,细辛(去苗叶)1两1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

http://zhongyaofangji.com/f/fulingmahuangtang.html

麻黄汤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医学衷中参西录麻黄汤治小便滴沥不通。偶因呕吐咳逆,或侧卧欠伸,可通少许,此转胞也。用升提药,提其胞而转正之,胞系不了戾,小便自利。生黄 (五钱) 当归(四钱) 升麻(二钱) 柴胡(二钱)一妇人,产后小便不利,遣人询方。俾用生化汤加...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shengmahuangtang.html

关注宋本伤寒论的俗字_【中医宝典】

...方法不同,于是造成了识别困难。研究俗字,是整理研究中医古籍的一项重要任务。 俗字的写法一定规律可循。宋朝孙奕示儿编对俗字的书写规律概括,可参。 赵开美本伤寒论“沉”作“沈”、“覆”作“復”既不是讹字,也不是俗字,附论于此。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8870.html

伤寒论南阳方言举隅_【中医宝典】

...关键词:伤寒论的学术思想肯定是有所裨益的。 南阳市张仲景国医学院(河南,473061) 庞景三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92.html

宋本伤寒论文字正讹_【中医宝典】

...赵开美(1563~1624年)翻刻宋本伤寒论赖赵开美翻刻传承至今,虽有十余讹字,不伤其伟大价值。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7945.html

战国至东汉时期(5)伤寒杂病论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高保衡等人对此书进行了考证校勘,将伤寒论分为十卷、三百九十七条后正式出版刊印,从此,这部重要的中医学经典著作才得以流传至今。现在通行的伤寒论两种版本,即宋版本和成注本。宋版本国内已无原刻本,只有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赵开美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3.html

伤寒_医学实在易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圣后圣,立说不同,或从宋人用升麻葛根汤,是宗内经经气之传以为治也。但葛根非阳明正药,以其宣肌络,除大热,取阳明主肌肉而蒸蒸发热之义也。伤寒论入手,有用桂枝汤,麻黄汤法,却无用葛根法,而传为白虎证,以及承气证,古今之治法一辙也。小柴胡汤...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shizaiyi/697-9-1.html

共找到668,16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