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小传_余无言医案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称为 ”晚清苏北三大名医”。无言先生幼年以儒学、理学、史学诸典籍奠基(曾于1909~1911年在淮安高等小学插班毕业),少年时随其父奉仙公习医,悟性高而精勤不倦。他以医学经典名著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http://qihuangzhishu.com/1038/1.htm

杂病治法折衷说_研经言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仲景之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古总为伤寒杂病论(杂或为卒,卒即杂之剥文,勿作伤寒为仓卒之病解),外台总称为伤寒论(详泉金匮方论注·序注),是所谓伤寒杂病论者,为伤寒中之杂病说,非为一切杂病说(下另有论)。徒恃此书...

http://qihuangzhishu.com/769/64.htm

金匮要略论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著作。二十五卷。清·徐彬撰于1671年。作者根据徐镕本金匮要略的条文次序予以诠释,注文浅显易晓,简捷明快。注后或补以论述,旨在进一步阐发原书蕴奥,书中发表个人见解较多,颇为后世医家所重。现存多种清刻本、四库全书本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593.htm

金匮要略论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著作。二十五卷。清·徐彬撰于1671年。作者根据徐镕本金匮要略的条文次序予以诠释,注文浅显易晓,简捷明快。注后或补以论述,旨在进一步阐发原书蕴奥,书中发表个人见解较多,颇为后世医家所重。现存多种清刻本、四库全书本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803.htm

伤寒论几几之我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贾延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注:“几几者,伸颈之貌也。动则伸颈,摇身而行,项背强者,动则如之。”卷后释音:“几几,音殊,短羽鸟飞几几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716.html

余无言注解伤寒论方法_【中医宝典】

...任职,并主持中医研究院编审工作,曾参与九种教材的编写审订。 余氏是近代兼通中西之学者,主张“中医科学化,西医中国化”,善采中西之长,以汇通中西为己任。并宗仲景学说,认为“中国医学之骨干及精髓端在医经。”著有伤寒论新义作序曰:“折衷诸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765.html

正本清源读伤寒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仲景书曾撰次三次,遗论、余论亦撰次两次,受难经“伤寒有五”的影响,将仲景论广之伤寒所述伤寒混同,将有关“三阴三阳”及“诸可不可”内容集在一起定名为伤寒论;将其认为属于杂病的内容集在一起定名为金匮要略,二者合称...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227.html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简介_伤寒杂病论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翰林学士在翰林院的书库里发现了一本“蠹简”,被虫蛀了的竹简,书名金匮玉函要略方论。这本书一部分内容伤寒论相似,另一部分,是论述杂病的。后来,名医林亿、孙奇等人奉朝廷之命校订伤寒论时,将之金匮玉函要略方论对照,知为仲景所著,...

http://qihuangzhishu.com/103/1.htm

关注宋本伤寒论的俗字_【中医宝典】

...方法不同,于是造成了识别困难。研究俗字,是整理研究中医古籍的一项重要任务。 俗字的写法有一定规律可循。宋朝孙奕示儿编对俗字的书写规律有概括,可参。 赵开美本伤寒论“沉”作“沈”、“覆”作“復”既不是讹字,也不是俗字,附论于此。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8870.html

戴震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官吏兼医家(1724-1777年)。字东原、慎修,安徽休宁人。初习儒,尝为诸生、中举人,并任翰林院庶吉士,于医学亦颇感兴趣,多所钻研,并着有难经注伤寒论金匮要略气穴记等,均未见行世。...

http://qihuangzhishu.com/167/1281.htm

共找到574,61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