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广)伤寒书〕未见徐春甫曰。方广。字约之。号古庵。新安休阳人。常游河洛。寓陈留。名著中原。所集丹溪心法附余。脉药证治。伤寒地理等书行世。周斯曰。方约之着伤寒书。先儒称为集大成。(伤寒正宗序)〔刘氏(全德)伤寒神镜〕医藏目录一卷 未见...
...《中国医学通史简编》经过医史学家们长期的学术酝酿、研讨,筹划,最终在卫生部和老一辈医药卫生工作者的关怀下,动员组织了全国医史界(包括台湾和香港在内)的专家学者,于1987年正式开始编写工作,《中国医学通史简编》各分卷历时八个春秋,经多次...
...缺失次。若非叔和撰集。不能延至于后。复有成无己。为之注解也。今医勿但责叔和之过。而忘叔和之功。又曰。伤寒论。自成注以后。在昔明医。如李东垣不过以治法略举其要。朱丹溪亦仅以疑处。摘问其目。未闻有以仲景原论全解者。至明季有歙人方中行。着伤寒条辨八...
...传曰。崔玄亮。字晦叔。磁州昭义人。贞元初。擢进士第。累暑诸镇幕府。父丧客高邮。卧苫终制。地下湿因得痹病。不乐进取。元和初。召为监察御史。累转驾部负外郎。清慎介特。澹如也。稍迁密歙二州刺史。歙人马牛生驹犊。官籍蹄 。故吏得为奸。玄亮焚其籍一...
...要,则色脉是矣”。明代徐春甫撰《古今医统》认为:“僦贷季,黄帝时人,岐伯师也。岐伯相为问答,著为《内经》”。岐伯:中国传说时期最富有声望的医学家。《帝王世纪》:“(黄帝)又使岐伯尝味百草。典医疗疾,今经方、本草、之书咸出焉”。宋代医学校勘学...
...〔成氏(无己)注解伤寒论〕(旧讹作图解。)国史经籍志十卷 存严器之序曰。夫前圣有作。后必有继而述之者。则其教乃得着于世矣。医之道源。自炎黄以至神之妙。始兴经方。继而伊芳尹以元圣之才。撰成汤液。俾黎庶之疾疚。咸遂蠲除。使万代之生灵。普蒙拯济...
...关键词:张灿玾 中医经典 文献研究 摘要:张灿玾教授从事中医文献整理研究数十年,为古医籍的整理研究、中医文献学科理论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在经典医籍的研究方面,颇具心得,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本文重点介绍了先生对《内经》、《针灸甲乙经校注[...
...未易概举。辄修举而别白之。庶几洞晓。亦足以见解惑之深意矣。时干道癸巳中秋日。龙溪隐士汤尹才谨序。按是书。附刊于钱氏百问首卷。末有淳熙壬寅韩玉跋。医藏目录。误为玉所着。〔郭氏(雍)伤寒补亡论〕二十卷 未见宋史本传曰。郭雍。字子和。其先洛阳人。...
...。比比皆是。所感之轻者。尚获侥幸。感之重者。更加失治。枉死不可胜记。嗟乎。守古法不合今病。以今病简古书。不无明论。是以投剂不效。医者傍皇无措。病者日近危笃。病愈急投药愈乱。不死于病。乃死于医。不死于医。乃死于圣经之遗亡也。吁。千载以来。何...
...氏。其书以诊脉辨人贵贱吉凶。原序称唐未有樵者。于崆峒山石函得此书。凡上下二卷。云仙人所遗。其说荒诞。盖术者所根据托。此本只一卷,或经合并。或佚其下卷也。案太素脉。自古无闻。宋史载僧智缘事。王安石曰。昔医和诊晋侯。而知其良臣将死。则视父知子。...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