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_顺时养生_【中医宝典】

...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人们在经过了春、、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即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养生目的。在冬令进补时应食补、药补相结合,温补为宜。 常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911.html

明清时期_《中医养生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火旺则动速,火微则动缓,火熄则寂然不动,而拜者、舞者、飞者、走者,躯壳未尝不存也(《医贯·内经十二官论》)。此主张养生及治病,均保养真火为要。张景岳提出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景岳全书·传忠录》)的论点,指出:欲知所以生死者,须察乎阳...

http://qihuangzhishu.com/152/11.htm

秋季养生设防哪几种疾病_【中医宝典】

...人们从难耐的盛夏走进了多事的秋天,只要在以下方面多加防范,我们就会平安无事地度过金色的秋天。 秋季养生防肺疾 中医认为初秋燥气滋蔓,湿气未退,湿邪燥邪合并,易伤人肺气,极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中医有清热润肺之法,可用山楂...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368.html

小暑避暑湿养肺气_顺时养生_【中医宝典】

...7月7日是小暑节气。即炎热,小暑意即小。俗话说在三伏,此时应减少外出,避暑气。 7月7日是小暑节气。即炎热,小暑意即小。俗话说在三伏(今年7月19日入伏),此时应减少外出,避暑气。民间有头伏饺子二伏面,...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031.html

多事之秋养生_【中医宝典】

...□ 翁维健 北京中医药大学 秋季养生事多,用多事之秋这句成语来形容秋季养生非常恰当。 秋季多燥重养阴 立秋节气虽过,但夏日阳气尚未消退,秋日阴气也尚未透达,燥就成为秋季主气。防燥、防伤阴分就成为秋季养生的主要目的。 秋燥伤人的后果...

http://zhongyibaodian.com/zs/80306.html

秋季养生忌忽视秋冻_【中医宝典】

...所谓秋冻,是指虽然到了秋凉的时节,但也不必忙于加衣服。即使是晚秋,穿衣也要有所控制,做到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因为,这一,可以避免因多穿衣服而导致的体热出汗、汗液蒸发、阳气外泄,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因此,秋季...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266.html

药物养生的机理_《中医养生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延年益寿,主要在于运用药物补偏救弊,调整机体阴阳气血出现的偏差,协调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血脉。而机体的偏颇,不外虚实两大类,应本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予以辨证施药。虚者,多气血阴阳的不足为其主要表现。在方药养生中,即药物进补,...

http://qihuangzhishu.com/152/90.htm

养生说三道四_【中医宝典】

...。者,获取、占有利益之意也。老年人历经沧桑,深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只是一个过程的道理,更应珍惜健康。 二是道四。其一是指我国古代医学家创立的模仿虎、鹿、熊、猿四种动物作为强身健体的肢体活动,这是古代人们进行体育锻炼...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4093.html

老祖宗留下的饭后养生三部曲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冲击力,反复冲洗口腔,尤其是牙齿缝隙及窝沟,然后吐出。戴有活动义齿者要先取下义齿再漱口。 饭后摩面又摩腹健齿益胃通肠路 每食讫,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津液一是指水谷津液;二指唾液。食后按摩腹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和腹腔内血液循环,还...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202.html

中医时间观与养生_【中医宝典】

...中医预防疾病的重点是养生,又称为养性、摄生、治未病。预防的目的是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防病延年。养生的内容很多,如饮食、起居、情志、练功等。但都必须要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使人体生理节律彼此协调,并与外环境的节律同步。《四时调摄笺》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270.html

共找到523,38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