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表面,每个人中性粒细胞表达10万~20万血液中可溶性的FcγRⅢ主要来自这种形式,中性粒细胞激活剂短时间处理后可明显降低FcγRⅢB的表达水平,可能与通过激活内源性蛋白酶切除GPI连接分子有关。图1-8 FcγR、FcαR和FcεR...
...段为单价,不能产生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F(ab')2和单体Ig(如IgG、IgD、IgE)为双价。双体分泌型IgA有4价。五聚体IgM理论上应为10价,但实际上由于立体构型的空间位阻,一般只有5个结合点可结合抗原。B细胞表面Ig(SmIg)...
...发生改变,以适应微环境的变化和机体整体需要。这一过程可以称之为跨膜信号转导。在这一信号转导过程中,信号分子不进入细胞。虽然有些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后可以发生内化(internalization),但这不是主要的作用方式。这种位于膜表面的受体所...
...细胞在其表面以能被T细胞受体(TcR)特异性识别的方式表达抗原的过程称为抗原呈递。APC以MHC-Ⅱ分子限制的方式将抗原递给辅助性T细胞(TH);各种靶细胞心以MHC-Ⅰ限制的方式将抗原呈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TC)。APC的抗原呈递作用是...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IL-1、IL-6、IL-8和TNF-α等炎症因子产生。(2)协同抗IgM活化B细胞的增殖,诱导和上调B细胞MHCⅡ类抗原、CD23和CD72的表达,诱导B细胞产生IgM、IgG和IgE。(3)诱导大颗粒淋巴细胞(LGL)产生...
...细胞膜外侧;(2)跨膜部分,由26个不带电荷的疏水氨基酸形成一个α螺旋,穿过胞膜的脂质双层;(3)胞浆内羧基端部分,3~28个氨基酸残基不等,可能与信号传递有关。图3-8 RNA的差异拼接与IgM和IgD共同表达在一个B细胞上分泌形式的μ、α...
...由内蒙古医学院一附院医师赵海霞主持的“CD23分子对慢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凋亡研究”,继在国内首次研制出CD23单克隆抗体,并通过实验证明了CD23对B细胞促增殖、分化作用后,最近又发现CD23和NO对白血病肿瘤细胞凋亡有重要调节作用...
...细胞B细胞是产生抗体、主导体液免疫的中心细胞,但它表达MHCⅡ类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递呈抗原。B细胞通过其SIg(抗原受体)结合对应的抗原后,自身不能活化,必须首先处理抗原,并将有效的抗原与表面MHCⅡ类分子连接,递呈给TH细胞,并发放同...
...CD3识别外来抗原与MHc I类抗原(多态部分)复合物。此外在T细胞识别过程中还有赖于多种细胞表面分子的辅助,这些分子包括CD4、CD8、MHc I类、Ⅱ类抗原,LFA-1(CD11a/CD18)、ICAM-1(CD54)、LFA-2(CD2...
...粘附分子(adhesionmolecules)是指由细胞产生、存在于细胞表面、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粘附分子大多为糖蛋白,少数为糖脂,分布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