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正书局与医书大量刊行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局面,使这些古代医籍能够刊行流传至今,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其历史作用不可低估。 经校正医书局重修、刊行的医药书籍,现在可知的有: 1、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校正后改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皇甫谧《针灸甲乙经》;3、张仲景《伤寒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16.html

两宋时期校正书局与医书大量刊行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这些古代医籍能够刊行流传至今,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其历史作用不可低估。经校正医书局重修、刊行的医药书籍,现在可知的有:1、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校正后改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皇甫谧《针灸甲乙经》;3、张仲景《伤寒论》;4、...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3-2.html

五行图非五方星形图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五行法则基于易理太少阴阳之四象性(图二),而非五方星形。 试看历代先贤之论。 《尚书·洪范》:“木,冒也,东方之行;火,毁也,南方之行;水,淮也,北方之行;金,从革不违,西方之行;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素问·...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891.html

医家类_经史子集_【四库全书】子部-中国古籍

...黄帝内经作者:佚名《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

http://wenxue360.com/guji/yijialei.html

中国古代女医生_中医文化医林漫话_【中医宝典】

...导引有独特见解。她编绘了《黄帝内经图》一卷,描述了人体的五脏。 宋代名医郭敬仲的母亲冯氏,医术很高明。一次孟太后重病,御医治疗效,宋高宗急召冯氏入官,冯氏只用剂药就治好了孟太后的病。高宗大喜,封她为安国夫人。 明代的谈允贤,祖传名医。当时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069.html

天人合一话养生_【中医宝典】

...讲养生,就要弄明白养生的真谛。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古人的一句至理名言和哲学思想—天人合一。
 古人看问题的眼光十分远大。他们是把人放在天地这个大环境中去认识的,要求人的一切行为都要与大自然统一起来,融合起来,颐应起来。如<黄帝内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8013.html

糖尿病名字由来是什么_糖尿病糖尿病常识_【中医宝典】

...是一个古老的疾病。公元前400年,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记载过“消渴证”这一病名。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的消渴篇对“三多”症状已有记载。唐朝初年,我国著名医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证患者的小便是甜的。 世界上最早确认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8100.html

程莘农_何谓得气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影响因素四部分,对国医大师程莘农这些“体悟”分别予以介绍,敬请关注。“得气”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此篇云:“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chengshennong/1113-1-1.html

黄帝内经的解释_黄帝内经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医书。简称《内经》。黄帝、歧伯等以问答的形式写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著,成书约在战国时期,其内容包括较长时期的多人作品。书中以医药理论为主,兼及针灸、方药的治疗。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指导下,阐述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规律、病证等多方面...

http://hanwen360.com/c/357121.html

火泻_《时病论歌括新编》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指膀胱。《黄帝内经素问》:"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通利州都"是指疏通膀胱,使排尿通利之意。)去苍术加黄苓、黄连治之。论治之法,盖暴注新病者,实热闭塞者,形气强壮者,小腹胀满者,均可以利。如久病阴亏,气虚属寒者,皆不可用通利之法也...

http://qihuangzhishu.com/147/84.htm

共找到2,19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