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著作。七卷。此书虽冠“铜人”之名,实与“铜人”无涉。系元代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九《针经》的全文,析分为卷一-六,另附针灸禁忌一卷。原书成于唐代,作者已无可考。书中记载了一些常用要穴的针治经验,并附十二幅腧穴图。现存明·清刻本、...
...①指照海穴。《素问·气穴论》王冰注:“……阳蹻穴在足内踝下,是谓照海。”或指交信。《素问·气府论》王冰注:“阴蹻一,谓交信穴也。”②阴蹻脉交会穴。据《针灸甲乙经》等书记载,交会于足少阴经的照海,交信(郄),上与阳蹻会合于足太阳经的睛明。...
...指端内侧.乃大敦穴.非隐白穴.隐白.在足大指下折纹中.其穴常隐而肉色白.故名隐白.二、大都(荥穴)部位 在足大指本节之后.内侧陷中.骨罅中.赤白肉际.证治 热病汗不出.伤寒手足逆冷.腹满善呕.烦热闷乱.吐逆目眩.针灸 针入三分.可灸三壮.按∶...
...太阳而阳明,或从太阳而少阳之理。更安有或从太阳而解,或从阳明而解之理。惟入腑入脏,则传无定所,解无定期,邪盛则传,正复则解耳。程氏较伤寒诸家,稍有几微之明,而误以里病为经病,其与病传病解之际,语语悖缪。他如节庵、嘉言辈,则梦魇之人耳。...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彻。委中配承山,下至昆仑绝。环跳与阳陵,通里与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专心常记此,莫与闲人说。三百六十穴,不如十一穴,此法少人知,金锁都门 。将针治病患,有如汤沃雪。非人莫传与,休把天机泄。三里三里在膝下,三寸两...
...《黄帝明堂经》 《勉学堂针灸集成》 《循经考穴编》 扁鹊 扁鹊与针灸 曹翕与曹氏灸经 陈延之与《小品方》 承淡安与《中国针灸治疗学》 程莘农 东汉针灸学家--涪翁与郭玉 窦默 窦默与《窦太师针经》、《窦太师秘传》、《针经指南》 涪翁 高武...
...各开一寸五分.两足共四穴.(大成)按三说不同.又国小有腕骨.腕骨 腕骨四穴梁丘旁.各开寸半腿痛.(国小)按与髋骨同处.髋腕.若有一误.跨骨 即梁丘穴也.(大成)维会 足外踝上三寸.此即玉泉穴也.(大成)按杨继洲曰.此两解不可俱属经外奇穴并存...
...筋内筋骨之间.陷者宛宛中.(明堂)重按之则足跗上动脉止矣.(次注)小儿禁灸(类经一说)按气府论曰.三里.以下.至足中指.各八俞.分之.所在穴空.次注曰.谓三里.上廉.下廉.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八穴也.针解篇曰.所谓三里者.下膝三寸...
...《针灸甲乙经》(公元282 年)晋.皇甫谧(士安)撰。十二卷。论述生理、病理、诊断、经络、俞穴和针灸治疗等方面,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专书。 林序 皇甫序 序例 卷一 精神五脏论第一 五脏变第二 五脏六腑阴阳表里第三 五脏六腑官第四 五脏...
...通天穴别名天臼,天伯,天目,天白,天日,天归,天旧。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天臼、天伯。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另说在前发际正中直上4.5寸(《针灸甲乙经》);或在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千金要方》)。...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