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穴灸法_《应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头部二穴诸疮发于头部,则耳尖上周回用禾杆量之(自左耳尖上起端右旋,经以其杆当结喉下至项后双垂之,以患人手横握其端而切去之(以其杆中央当结喉下,两右会于项后,双垂之。以患人手横握其两端之末而断之,如《经》一夫之法),其杆断当处脊中骨上点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shenyingjing5666/279-3-1.html

催气、守气、行气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一)催气催气,是指通过各种手法,催促经气速至的方法。《应经》云:"右手大指及食指持,细细动摇、进退、搓捻,其如手颤之状,是谓催气"。此外,如刮动柄、弹摇身、沿经循摄等,也都有催气的作用。临床常用的催气有:1.搜气:如...

http://qihuangzhishu.com/113/48.htm

催气、守气、行气_《中医刺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催气催气,是指通过各种手法,催促经气速至的方法。《应经》云:"右手大指及食指持,细细动摇、进退、搓捻,其如手颤之状,是谓催气"。此外,如刮动柄、弹摇身、沿经循摄等,也都有催气的作用。临床常用的催气有:1.搜气:如...

http://zhongyibaodian.com/cijiu/113-12-6.html

重视针刺多手法,补泻透穴加漆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杨继州。 元代王国瑞在《玉龙赋》首创“一针两穴”的透穴针法,后来杨继州扩充至二十余法,至《循经考穴编》时已发展到八十余法,被后世称为“玉龙透”之法,至今已为针灸临床医家所广泛使用。王国瑞在《扁鹊应针灸玉龙经》中创的“十二经夫妻相合、...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58.html

摩颠摇打五并用治疗肠梗阻_普外科肠梗阻_【中医宝典】

...作祟,三是错误地认为手法治疗不科学。 作者摸索出的“、摩、颠、摇、打”五并用治疗肠梗阻的方法,在临床取得一定疗效,且可避免手术带来的感染、粘连等并发症与后遗症。现将本法推荐给同道,以便为更多的肠梗阻患者解除痛苦。但因肠梗阻类型较多,病因...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1914.html

的详细解释_新华字典""字的意思_汉语字典的解释

...(会意。从金,从十。最初的竹,写作“箴”,后来有了金属的,写作“鍼”()。本义:缝衣的用具) 同本义 [needle] 缝缀衣物的用具。也叫“引线” 鍼,所以缝也。——《说文》。字亦作。 挫鍼治繲,足以糊口。——《庄子·人间世》...

http://hanwen360.com/x/9488.html

《针灸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作者:? 朝代:? 年份:? 叙 卷一·琼瑶书天部 宋徽宗皇帝崇宁五年琼瑶真人一书手法序一 琼瑶真人升阳升阴气上气下之手法讲论歌二 琼瑶标本运气歌三 琼瑶辨十二经水火分治四 宋徽宗崇宁皇帝论五 论手足阴阳流注篇六 络脉传注周流不息七...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shenshu/index.html

的详细解释_新华字典""字的意思_汉语字典的解释

...(形声。从糸( mì),算声。本义:赤色的丝带) 同本义 [a red silk ribbon] ,似组而赤。——《说文》 锦乡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缕以为奉。——《国语·齐语》 又如:组(赤色绶带。亦泛指精美的...

http://hanwen360.com/x/7E82.html

十四_《中医刺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针刺基本手法,窦汉卿《经指南》中归纳为下十四。即动、摇、进、退、搓、盘、弹、捻、循、扪、摄、按、爪、切等。《金针赋》对此作了总结归纳,把它连贯起来说:“爪而切之,下之法;摇而退之,出之法;动而进之,催之法;循而摄之,行气之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cijiu/113-18-1.html

略例_《普济方·针灸》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夫针刺者。先明其孔穴。补虚泻实。送坚付濡。以急随缓。荣卫常行。勿失其理。夫为者。不离乎心。口如衔索。目欲内视。消息气血。不得妄行。入一分。知天地之气。入二分。知呼吸出入水火之气。入三分。知四时五行五脏六腑逆顺之气。皮毛腠理者。...

http://qihuangzhishu.com/601/68.htm

共找到306,39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