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本”也。他说:“万物皆有本,而治病之法尤以求本为首务。”所谓本就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所以张景岳在治则治法的应用方面提倡“精一不杂”,在诊病施治之时,当先探清病本,然后施治用药。也就是说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
...夫阴阳之道,一阴一阳,分而为三阴三阳。三阴三阳,应脏腑之十二经脉,是无形之气,合于有形之经,在经脉有手足之分,在六气止论三阴三阳,而无分手与足也。风、寒、暑、湿、燥、火,天之阴阳也,在人亦有此阴阳之六气。如太阳之上,寒水主之。寒水者,膀胱...
...黄帝问曰:何谓虚实? 岐伯对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帝曰:虚实何如? 岐伯曰:气虚者肺虚也,气逆者足寒也,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余藏皆如此。 帝曰:何谓重实? 岐伯曰:所谓重实者,言大热病,气热脉满,是谓重实。 帝曰:经络俱实何如...
...标本阴阳李杲曰︰夫治病者,当知标本。以身论之,外为标,内为本;阳为标,阴为本。故六腑属阳为标,五脏属阴为本;脏腑在内为本,十二经络在外为标。而脏腑、阴阳、气血、经络,又各有标本焉。以病论之,先受为本,后传为标。故百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医道之纲领”。这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它能统领表里、寒热、虚实三对纲领,故有人称八纲为“二纲六要”。由此可见,阴阳辨证在疾病辨证中的重要地位。 阴证和阳证 凡病在里、在血、属寒,正气不足,机体反应多呈衰退的表现均属阴证的范畴。其症状为精神萎靡...
...是以阳明得中见少阴之湿化,则阴阳相和矣。胃土得戊癸之合,则火土之气盛矣。故阳明之气宜于和柔,胃土之气宜于强盛,如火土之气弱,而又秉太阴之湿,则水谷不消而为虚泄矣。此宜人参、橘皮、甘草、半夏之类以助胃,白术、苍术、浓朴、茯苓、姜、枣之类以益脾...
...而害母命者多矣。古人用药,深于用意。子死之理有二端,用药寒温,各从其宜。有妊娠胎漏,血尽子死者。坠堕颠仆,有内伤子死者,有久病胎萎子死者。以附子汤进三服,使胞脏温暖,凝血流动。盖附子能破寒气、堕胎,此用温药之意也。有因伤寒热病温疟之类,胎受...
...,为二体,用药之治,为一端,为动时阴阳。 此阴阳之大义也。 阴阳大道——阴阳大义三大定律阴阳大义第一定律(太极定律):没有离开阴阳的气,亦没有离开气的阴阳。 阴阳大义第二定律(二仪定律):阴阳二气消长是绝对的,阴阳二气平衡是相对的。 阴阳...
...体也。形血,用也。故病于形者,不能无害于神;病于神者,不能无害于形。盖气病必伤血,血病必伤气,此不易之道也。但治之者,不可无先后标本轻重之分。夫病有阴阳脏腑血气,其病有各不相值者,有相因而致者,有去此适彼者。故用药之法,如腑病而脏不病,不得...
...服药,时间为一周。需要注意的是,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的病因完全不一样,必须先确定痛经发生的原因,再行对症治疗。 吴献群提醒,调经用药除了按照行经时间用药,还要根据人体的寒热、虚实不同而有所侧重,中医最为强调和讲究的就是辨证论治。...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