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蹻脉所发生的病候。阳蹻与阴蹻相对,关系清醒或睡眠及肢体的活动。《灵枢·寒热病》:“阳气盛则瞋目”(指张眼、觉醒);《难经·二十九难》:“阳蹻为病,阴缓而阳急”。指惊痫、瘫痪等症出现下肢伸肌紧张、足外翻等。...
...阳蹻脉经气异常出现的病证。《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阳蹻之脉,令人目痛从内眦始。”《难经·二十九难》:“阳蹻为病,阴缓而阳急。”《杂病源流犀烛·阳蹻阴蹻脉病源流》:“至其为病,阳蹻则阴缓而阳急。阳急则狂走,目不昧。”...
...于内也,如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此阳盛于内而阴液外脱也。此外因之阴阳偏胜而偏绝也。若夫内因之阴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阳生于阴者,阳气生于阴精也;阴生于阳者,阴精之生于阳化也。阳化者,阳气化水谷之精微,而生此精也。阴阳和合,...
...人体部位名。大腿外侧。髀指股部,阳指外侧。《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以下循髀阳。”...
...经穴别名。《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外阳,在外踝上三寸,阳蹻郄。”所指即跗阳。见该条。...
...中医养生,讲究因时而异,不同季节时令采用不同的养生手段,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古人以此方法为养生之宗旨,不治已病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现代人也应该借鉴此方法养生保健,祛病延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意义在于利用自然界四时阴阳来调整...
...指阴阳俱病,而阴病甚于阳。《灵枢·寿夭刚柔》:“阴阳俱动,乍有形,乍无形,加以烦心,命曰阴胜其阳。”...
...论伤寒发斑 中暑火炽 伤暑吐血 阳症 火泻天师曰∶阳治者,治阳症之病也。阳症甚多,不能概举,姑举一二症大者言之。伤寒内发斑,身热心如火,口渴呼水,气喘舌燥,扬手出身者是;或中暑热之气,大渴饮水,数桶不止,汗如雨下,大喊狂呼,日重夜轻是也。...
...春为四时之首。从立春之日起,历经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自早春开始,万物复苏,自然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因此,春季养生必须顺应春令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养阳为要务。 (一)要防风邪侵袭。 风为春天的主令,春风染绿了柳梢,...
...山萸肉人肝肾两经,性微温质润,既能补肾益精,又能温肾助阳,阴阳双补;熟地、黄精益肾填精,阴中求阳;炙黄芪甘温补气,温中助阳,配人参、党参共用,补气作用更强。诸药成膏服用,使精血充足,肾阳振奋,以冀来年受孕毓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