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温煦,即辛热合体以温阳散寒。如《本草经读》曰:“附子,味辛气温,火性迅发,无所不到,故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又如《本草正义》曰:“附子,本是辛温大热,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 附子何以亡阳,因其味辛性热也。味辛太过多耗散,性...
...①指少阳。《素问·阴阳类论》:“一阳者,少阳也。”②指太阳、阳明、少阳三阳一体。《素问·阴阳离合论》:“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抟而勿浮,命曰一阳。”...
...病证名。①伤寒杂病中出现的亡阳证。《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证见汗出不止,恶寒蜷卧,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治宜温经回阳,用四逆汤之类。②亡与无通。亡阳,即无阳。《伤寒论...
...运气术语。指水运不及之年,火不畏水,火反用事。《素问·五常政大论》:“涸流之纪,是谓反阳。”张景岳注:“涸流之纪,水不及也。凡丙辛皆属水运,而辛以阴柔,乃为不及,故于六辛阴水之年,阳反用事,是谓反阳。”...
...体象 动无头尾,其形如豆,厥厥动摇,必兼滑数。动脉厥厥动摇,急数有力,两头俯下,中间突起,极与短脉相类。但短脉为阴,不数、不硬、不滑也;动脉为阳,且数、且硬、且滑也。主病 动脉主痛,亦主于惊。左寸动者,惊悸可断。动在左关,惊及拘挛。左尺得...
...证名。因阴盛之极,虚阳外露所致的真寒假热证。《景岳全书·传忠录》:“寒热有真假者,阴证似阳。”《医宗必读·疑似之症须辨论》:“阴盛之极,往往格阳,面红目赤,口舌裂破,手扬足掷,语言错妄,有似乎阳也。”证见发热烦躁,或欲坐开中,揭去衣被,面...
...阴阳学说内容之一。阴阳互根互用,相互依存,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从人体来说,阳气所代表的功能产生,必须依附于阴所代表的精血等物质为基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清·徐大椿《医贯砭·阴阳论》...
...本证是阴蹻脉、阳蹻脉及相关脏腑等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腿腹肌削,痿痹无力,行走欹斜或两足瘛疭,嗜睡或失眠,眼睑下垂或两目开合失司,舌淡,苔白,脉虚。 病机分析:阴蹻脉、阳蹻脉行于下肢,维持下肢正常的生理活动。气血虚衰,蹻脉失养则腿腹肌削...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阴阳,指的是人体秋冬环境之阴气和春夏环境之阳气。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阴阳,有学者认为是指人体的阴气、阳气;也有学者认为是指人体肺肾二脏收、藏之气和肝心二脏的生、长之气。但笔者认为,此两种解释有失偏颇。 如把“...
...(跷,捷也。两跷脉,各长八尺)《难经》曰∶阳跷脉,起于根中(根,足跟也),循外踝(申脉穴也,属足太阳膀胱经),上行入风池(穴名,在项后发际陷中)。为病阴缓而阳急(阴,曰里。阳,曰表。阴缓而阳急,里和而表病也,宜汗之)。滑伯仁曰∶阳跷本足...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