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官府為表揚忠孝節義的人,所頒賜的牌坊或匾額。 唐.李公佐.謝小娥傳:「時潯陽太守張公,善其志行,為具其事上旌表,乃得免死。」...
...所發出的聲音。如:「鐘聲鐺鐺的響了。」亦作「璫璫」。 樂器名。以一面直徑十五釐米的小鑼,用繩子綁在曲折形的木架上,左手執木架的下端,右手以木槌敲擊。用於河北地區的吹歌會和佛教音樂中。...
...国语辞典 流行於我國江浙一帶的劇種。始於元代,最初是江蘇崑山一帶民間所流行的清唱腔調,故稱為「崑山腔」。明嘉靖年間,魏良輔以崑山腔為基礎,綜合我國各地方腔調,揉合南北曲,以笛、管、笙、琵琶、鑼鼓等為樂器,旋律婉轉細緻,擅長抒情,有「水磨調...
...花木繁盛,景色美好。 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三齣:「花紅柳綠草芊芊,正值春光豔陽天。」 比喻顏色鮮豔。 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馮君瑞本是一個奸棍,又得了苗女為妻,翁婿兩個,羅列著許多苗婆,穿的花紅柳綠,鳴鑼擊鼓,演唱苗戲。」...
...,單面蒙皮,鼓框用堅實的木料製成,圓形,鼓腔內呈喇叭形,鼓面中間部分稍凸起,為鼓心。平劇和北方戲曲使用的板鼓鼓心較小,南方十番鑼鼓的鼓心較大。演奏時,將鼓空懸在繫有繩子的竹製或木製的架子上,用兩根鼓簽敲擊。在戲曲伴奏和民間樂器合奏中居指揮...
...樹皃。从木大聲。《詩》曰:“有杕之杜。”特計切 (杕) 樹皃。樹當作特。字之誤也。在顏黃門時已誤矣。唐風。有杕之杜。毛曰。杕、特皃。許所本也。引伸爲舟舵。高注淮南曰。杕、舟尾也。柁舵皆俗字。從木。大聲。特計切。十五部。顏黃門云。詩河北本皆...
...诗曰: 且把香茶饮数杯,从头至尾说将来。 水中有地须相信,天外无人莫混猜。 但觉鸿毛为性命,曾看蜃气结楼台。 妄言妄听聊消遣,只当奇书读一回。 管城子道:“幼时出洋贩笔,船在海中正行,见前面红雾障天。”舵师道:此乃南澳,气下有落漈水,船近...
...船头 [stern] 弘舸连舳,巨槛接舻。——《文选·左思·吴都赋》 另见 zhú (形声。从舟,由声。本义:船尾) 同本义 [stern of a ship] 舳,舟尾。——《说文》 船后曰舳。——《方言九》 舳,船后持舵处也。——《...
...尽量抒发情感,不受约束 farthest 女孩子们在尽情欢笑 尽量报答别人的好意 do one'most 不能尽情,容图后报 国语辞典 儘量滿足自己的情感,不受拘束。 唐.李中.和潯陽宰感舊絕句五首之五:「昔歲尋芳忻得侶,江堤物景盡情看。...
...西庫,又名金文正庫。……有酒樓,扁之曰西樓。」後專指酒樓。水滸傳.第三十九回:「懸掛著一個青布酒旆子,上寫道:『潯陽江正庫』。」...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