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病情决定配穴,常用穴位有颊车、太阳、地仑、阳白、四白、鱼腰、下关、承浆、人中、合谷、足三里等。然后扎针布气,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而调整血气则是重要关键。《内经》指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同时要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运用补泻等运针手法...
...行快速运针手法。(五)MS5顶中线Dǐngzhōngxiàn『部位』:在头顶部,即从督脉百会穴至前顶穴之段。『主治』:头痛,眩晕,中风失语,昏厥,癫狂,痫症。『刺法』:从百会穴进针,向前沿皮刺,透至前顶,行快速捻针手法。(六)MS6顶颞前...
...一般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 2.捻转法:针刺进入一定深度后,进行前后、左右的行针动作,即将针向前向后来回旋转捻动,反复多次,这种行针手法称为捻转法。捻转的幅度一般掌握在180。-360。左右。另外,必须注意捻转时不能单方向转动,否则针身...
...即可出针。得气时手掌及上肢有酸、麻,胀感,甚至可放散至面颊部。(二)艾灸法(针刺加灸)选穴;合谷、牙痛点。操作:①艾炷灸:用艾绒团成枣核大小的艾炷,置放于穴位,直接灸3~5壮。②针刺加灸,针刺如上法,留针时加艾条灸10~15分钟。(三)指针...
...古代针刺手法的一种。指在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作为泻法;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作为补法。在针刺得气后进行捻转手法,再停针吸气为补法;加果在停针时呼气为泻法。...
...操作:直刺0.3~0.5寸,提插捻转1分钟,不留针,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方法3:选穴:合谷、后溪。操作:患者屈肘,手轻放在桌面上,从合谷进针,向后溪透刺,采取提插捻转手法,短促行针或留针,日1次。并可予中药配合治疗。(二)电针疗法选穴:...
...治疗本病常能获得良效。 毫针 治法:疏调肠腑气机,导便通秘。取大肠经俞、募穴及下合穴为主。实秘针用泻法,虚秘针用补法,寒秘可加灸法。 选穴: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 热结者加合谷、内庭;气滞加中脘、太冲;气血虚弱者加脾俞、胃俞;寒秘者灸...
...作者:窦汉卿 朝代:元·元贞元年 年份:公元1295年 序 针经标幽赋 流注通玄指要赋 针经直说 络说 交经辨 气血问答 手足三阴三阳表里支干配合 流注八穴序 定八穴所在 真言补泻手法 夫妇配合 古法流注 杂忌法 针灸避忌太一之图序 冬至...
...硬板床休息7天,同时在腰部患处外敷活血止痛中药。7天后,采用“腰五针”治疗,5天治愈。 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施术部位,穴取“腰五针”——双大肠俞、十七椎下、双秩边。局部常规消毒后,选用0.35毫米×50毫米一次性无菌毫针针刺,行平补平...
...其中:风府为髓海之俞,针感可直达髓海,气至而有效;人迎是足阳明胃经穴,阳明经多气多血,该穴又是在颈内动脉的位置,针刺能够活血化瘀,扩张脑血管,改善脑循环;廉泉是任脉穴,针刺该穴能通利舌窍;针刺百劳则可直中瘫痪的咽肌,通利咽窍。四穴合用,能共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