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为例,从问世以来,迄今近两千年,其理法方药,临床治验,经重复疗效之检验,则难以数计。若不能重复,焉能历代一脉相承,且扬之海外。时至今日,仍为中医之典籍?!但所谓重复,亦必须有正确理解。仍以刘、曹二例而言,现代医学辨病大体相似。祖国...
...只在一门选修课《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里简单介绍一下。讲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临床课时,都只讲脏腑辨证,哪跟《易经》沾边呢?与临床相关的中医刊物讲《易经》的更少。有专讲中医理论或哲学的刊物的,但这些刊物联系临床不多,以致讲理论的在讲理论,搞临床...
...临床疗效降低有着直接关系,而临床疗效的降低,又与占相当数量的中青年中医辨病辨证施治的知识缺乏和方法欠妥有关,而要促进中医事业发展,提高中青年中医临床疗效是当务之急。 1.认识自我,更新观念 中青年中医主要有以下优势: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易接受...
..."/>高仲山教授(中)与黑龙江“四大名医”中的另外两位——马骥教授(左)和韩百灵教授探讨问题。高仲山坚持亲自指导研究生"/>年逾古稀的高仲山坚持亲自指导研究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高仲山先生是著名中医学家、教育家,黑龙江省“四大名医”之首,曾任...
...邓铁涛说,“四大经典是根,各家学说是本。《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源头,《伤寒论》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学习中医,各位要经常重温四大经典著作,经典是理论基础,能培养中医的辨证思维。同时,中医药的历史也是发展的历史,各家学说丰富了中医内容。从《...
...清·宣统三年。1911~1914年塾师教读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史记》、《汉书》等典籍,在文史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14~1918年先生随其父余奉仙先生(“晚清苏北三大名医”之一)攻习中医经典名著《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嗡...
...委员会血吸虫病专题委员会编标题:晚期血吸虫病及夹杂症的中医治疗出处:《南方地区寄生虫病防治进修班讲义》,广西壮族自治区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编印,1979年标题:61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辨证分型的临床探讨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6:8标题...
...病因就是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中医对病因的论述,包括疾病的发生和致病因素两方面。对病因的认识,除从病史中探索外,主要从临床症状、舌象、脉象中辨认,而形成“病因辨证”。 一、疾病就是人体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其发生和变化是复杂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
...与我定下十日之内,官军营不派人来,专等我的消息,怎么会有人前来吵闹?”自己出来带人各处搜查。周百灵来至屋中,夫妻重又对坐谈心。周百灵说:“娘子!方才你说到回返原籍,据我看人生在世,犹如大梦一场,哪里是家?现今我已在贺兰山官居宰相,一人之下,...
...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有意识地阅读中医理论及临床方面具有创造性价值的医家著作。关于狭义的经典,现有三种说法,除《黄帝内经》《青蒿素”这一高效、速效的抗疟药。我们可以看到,中医经典既是伟大的文化瑰宝,也是无价的医学宝库,更是潜力无穷的科研宝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