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的定义、性质及范围_中医内科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原来属于中医内科范畴的外感病如伤寒、温病等热性病已另设专科。内科的部分急症则编入中医急诊。本版自考教材所讨论的内容主要是内伤杂病和部分外感病。即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疾病为主要研究和阐明的对象,按其体系分为肺病证、心脑病证、脾胃...

http://qihuangzhishu.com/76/2.htm

恽序_本草便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本草一书.名人着述甚多.而求其便于读者不数觏也.东垣药性赋.云林药性歌括.未尝不简便易读.而考其所入脏腑.所行经络.与夫一物而枝本异用.一名而种类异宜.均未详列.则虽犹之不读也.李士材医宗必读本草二卷.句联字偶.缕晰条分.习医家无不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bencaobiandu/734-5-0.html

经脉-脏腑相关联系的规律及其机制的探讨_经络腧穴_【中医宝典】

...脏腑与体表肢节的联系,因此,有学者称之为“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躯体内脏相关的学说”。灵枢·经脉中更是详细论述了十二经分别属、络相应脏腑,以及其它脏腑及五官之间的联系。这既强调经络与脏腑间密切的相关性,也为脏腑表里相关理论打下基础。②现代发展:...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04.html

唇_经络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肾虚而心火不降也)。又属手太阴肺(钱仲阳曰∶肺主唇。唇白而泽者吉,白如枯骨者死。唇白当补脾,肺盖脾者,肺之母也)。侠口,统属冲任二脉(灵枢曰∶二脉皆起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而络口唇。故气血盛则生须)。...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gluokao5716/304-4-8.html

推陈出新 示人规矩_经络腧穴_【中医宝典】

...一病种下,辨证罗列针灸处方,但仅摘抄古医籍文献资料而作编排,陈陈相因,缺乏新意。一般来讲,作为针灸医生,最关心的是如何选择有效穴,即如何处方,以及选穴后选择何种刺法。笔者阅读了最近出版的针灸临床处方精义(以下简称精义)后,认为作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19.html

彝族气血与经络理论_【中医宝典】

...路线,并按其路线运行,周行全身,发挥其营养作用。这种被称为“气路”的循行路线就是经络西南彝志·论人的血气篇说:“清气三条路。气路第一条,由心中经过;气路第二条,是经肝和肺;气路第三条,发源于中焦。浊气三条路。为首的一条,起始于中焦,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959.html

经络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与脏腑、气血等相互关系的中医学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针灸及推拿学的理论核心。经络学说是在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形成的,与脏象、气血津液等学说互为补充,独到...

http://qihuangzhishu.com/44/48.htm

经络腧穴_中医针灸_【中医宝典】

...冲脉循行图 带脉循行图 点穴自治牙痛 督脉循行图 经络的根结、标本与气街、四海 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学说的形成 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经脉循行线的理化特性的探讨 经脉-脏腑相关联系的规律及其机制的探讨 可见经络现象的研究...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jingluoshuxue-776-1.html

经络病机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经络病机是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经络系统而引起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联系功能、气血运行及信息传导的异常。由于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当人体感受外邪或由于其他原因而导致气血失调时,经络及其所络属的脏腑必然会产生相应的病理变化。因此,学习...

http://qihuangzhishu.com/44/129.htm

产后腰痛属血滞经络_女科经纶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大全曰∶产后恶露方行,忽然渐止,断绝不来,腰中重痛,下注两股,痛如锥刺入骨,此由血滞经络。不即通之,必作痈疽,宜桃仁汤、五香连翘汤。慎斋按∶产后恶露不行,血滞经络,而作痈疽,必是血气大虚,荣卫不调所致,必八珍、十全可疗,用桃仁、五香则...

http://qihuangzhishu.com/670/429.htm

共找到482,73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