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掌后兑骨端陷中.灸七壮.炷如小麦.针三分.留七呼.阴 二穴.在掌后脉中.去腕五分.针三分.灸七壮.通里二穴.在腕后一寸陷中.针三分.灸三壮.明云、七壮.灵道二穴.金也.去掌后寸半.或一寸.灸三壮.针三分.少海二穴.水也.一名曲节.在肘内...
...天府下五寸。注云。谓五里穴也。谓之大禁者。禁不可刺也。又曰。五里者。尺泽之后五里。与此文同。铜人经云。治风劳惊恐吐血。肘臂痛。嗜卧。四肢不得动摇。寒热瘰咳嗽。目视KT KT 。 疟。心下胀满。面痛上气。资生经云。五里有二。其一在足厥阴肝经部...
...脑后喑门穴,不可伤,伤即令人哑,宜针人中无突二穴,可二分。风府一穴,在喑门上入发际一寸五分,针只可一寸以下,过度即令人哑,亦针人中无突穴救之。两腋外纹头尖处上曲池穴,不可伤,伤即令人手臂不举,宜针大椎相夹脑骨缝四穴,深半寸。睑池上下四穴,...
...腹第二行左右二十二穴(图)幽门二穴.侠巨阙两旁各五分.灸五壮.针五分.明云、在巨阙旁各寸半陷中.千肾藏云、夹巨阙各一寸.铜人云、幽门夹巨阙肓俞夹脐旁各五分.(相去一寸.)明堂乃云、幽门在巨阙旁寸半.通天夹上管旁相去三寸.按千金四满(第二行...
...一要也;天枢者,挟脐旁二寸,谓之关,二要也;地机者,脾舍之 ,在膝下五寸,下部之总,三要也。“阳跷、阳维并督脉,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督脉起下极之俞,主肩背夹脊之病。阳跷在足外踝下白肉际,足太阳膀胱穴。阳维在膀胱下命门穴,与督脉皆属阳,为补泻...
...◎内迎香:二穴。在鼻孔中。治目热暴痛,用芦管子搐出血最效。◎鼻准:二穴,在鼻柱尖上,专治鼻上生酒醉风,宜用三棱针出血。◎耳尖:二穴,在耳尖上,卷耳取尖上是穴。治眼生翳膜,用小艾炷五壮。◎聚泉:一穴。在舌上,当舌中,吐出舌,中直有缝陷中是穴...
...经穴指分布在经脉体表循行路线上穴位的总称。 【经穴】 指分布在经脉体表循行路线上穴位的总称,其中包括十二正经的经穴和奇经中任、督二脉的经穴(即“十四经经穴”)。至于奇经中的其它六脉均没有专穴。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腕关节或踝关节附近。《灵枢...
...腹第三行左右二十四穴(图)不容二穴.在幽门两旁各寸半.灸五壮.针五分.明云、在上管两旁各一寸.灸三壮.(素注.在第四肋端.)素问云、夹鸠尾外当乳下三寸.夹胃管各五.不容至太一也.夹脐广三寸各三.滑肉门天枢外陵也.下脐二寸.夹之各三.大巨...
...心俞,经穴名。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心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五、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外侧支,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和颈桡动脉降支。主治惊悸,健忘,心烦,癫痫,癫狂,失眠,咳嗽,吐血,以及...
...前言 第一章 手穴诊治疾病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手的解剖 第二节 手与经络的关系 第三节 手与脏腑的关系 第四节 手的生物全息律 第五节 手纹与遗传疾病 第二章 手部腧穴 第一节 经穴 太渊(手太阳之腧、肺之原穴) 鱼际(手太阴之荥穴)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